又合作了一次,但這部電影的成本不如《我,無名》高,業內那段時間對待季晏的態度可以用冷眼旁觀來形容,如果季晏沒有被市場拋棄的話,他倒是可以繼續被用。

除了和黎響的合作外,季晏自己也造了一個小餅,拍攝了一部和音樂有關的電影,他沒有當導演,而是以製片人和主演的身份加盟,電影的票房雖然不是特別出色,但沒有虧本,也拿到了相當不錯的口碑。

也就是說,即便是事業最低穀的時期,季晏主演的電影依舊是賺的。

在電影圈內,能夠造餅而且不虧本的其實不多,加上季晏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能駕馭,拍攝的電影又大多能夠獲獎,從某種程度上說,他這樣的演員一直是稀缺資源。

季晏造餅的那部《花與聲》雖然沒有讓他自己入圍長空獎提名,可電影卻參與了長空獎的角逐,入圍了最佳女配角、最佳配樂和最佳電影歌曲,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長空獎官方提供的訊號。

下一年間,邀請季晏參演電影的劇組多了起來。

還有幾家電影公司在邀請季晏一起造餅,他們倒未必是希望電影能夠創造多麼大的票房效益,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隻要有季晏加盟的電影,存在感都比其他電影更強一些。

季晏的電影事業在漸漸恢複。

但事實上,拿下三座長空獎影帝、《機器人》打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之後,季晏的電影事業根本就不容撼動,哪怕他隻能去參演那些成本低廉的電影,可隻要有他在,那些關注度不夠的電影總是能創下比想象中更出色的票房成績。

《消失的殺機》和《跑出一片天》兩部電影早已經證明過了。

“翼”這邊也是一樣。

組合剛剛建立的時候,他們隻是限定團,按《偶像世紀》出道的規則,“翼”的成團時間不過兩周年而已。

當時因為有季晏在,粉絲們一直很懷疑“翼”能不能撐過兩周年,事實上,在組合成立不到兩周年的時候,“翼”確實陷入了解散危機。

之後就是《迷霧》這張專輯的出爐。

兩周年以後,粉絲們不禁猜測,“翼”可不可以有五周年。

但接下來,他們見證了“翼”的十周年和二十周年。

當年在巡演觀眾席上嗷嗷吼著成員們名字的粉絲們也逐漸步入中年,他們追星時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狂熱,但對於“翼”能繼續走下去這一點他們從未懷疑過,因為每一位成員都在努力證明這一點。

三十周年來得並不意外。

“翼”也從曾經的少年偶像變成了歌手圈的傳奇,他們還在出專輯,專輯依然銷量出色,成員們的嗓音雖然沒有年輕時代那麼清澈,可隻要“翼”還站在舞台上,隻要他們還在唱歌,粉絲們都會有青春回來了的感覺。

或者說,他們從未蒼老,因為他們的偶像一直年輕著。

“翼”一直沒有解散,所以粉絲們期待的四十周年也不會是夢想。

到這個時候,“翼”成員們在出道時許下的承諾已經全部實現了,不管是一路扶持著走到最後,還是一直一直唱下去。

“翅膀團真的是一輩子的偶像,他們說過的話真的全部做到了。”

而作為“翼”的一員,季晏哪怕在電影圈已經功成名就,但他依舊沒有缺席“翼”的每一場巡演,不管是在他和寧蔚公開的前後,因為組合的活動,季晏推掉過好幾個公認出色的劇本。

不過季晏對此倒是很淡定,劇本總歸是要有人演的,不是他還有其他演員,他不可能把每個好劇本都攥在手裏。

季晏和寧蔚的感情也是娛樂圈公認的穩定。

寧蔚偶爾會出現在“翼”的演唱會現場,有時候在觀眾席,有時候是在舞台上,到後來,在“翼”演唱會現場找寧蔚成了演唱會的一場重要活動,“藍色”的演唱會也是一樣,粉絲們總是試圖在現場尋找到季晏的身影。

兩人並不是那種像連體嬰兒一樣的情侶,季晏有自己的事業要忙,寧蔚也一樣,他們不會去影響對方的工作,但在工作以外的時間,他們全部留給了對方。

特別是在公開以後,季晏參加電影宣傳活動結束後,如果主辦方還有一些並不太重要的工作,他會推掉,理由是他要陪著家人。

節假日,雖然兩人不太曬日常,可隻要兩人展現出自己私下生活的場景的話,季晏那裏總會出現一點寧蔚的痕跡,比如他明明不養貓,家裏桌角卻會出現一袋貓糧,還有某張曾經是寧蔚珍藏的CD也會出現在季晏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