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發了一筆小財(2 / 2)

錢光把燒餅一扯兩半,遞給了母親一半。錢李氏欣慰地看著兒子,笑眯眯地小口小口吃了起來。

“咦,光兒,你的蟈蟈呢?”

“啊。娘,忘了給你說了,我賣掉了。”錢光拿出那串銅錢遞給母親。

錢李氏瞪大了雙眼:“還真有人要!”

錢光嘿嘿笑著,猶豫著說:“娘,我想買點東西。”

“嗯,你想買啥,是不是想要身新衣服。走,娘去買塊布回家給你縫。”錢李氏想,這孩子好久沒添新衣服了,衣服都換不過來了。

“啊,不,我想買個槍頭。”練槍的時候,老是拿個木棍戳來戳去,效果實在太差。買個槍頭,按個木柄就是一根長矛。

“買它啥用啊。”錢李氏猶豫了,錢來的不容易可不能亂花。

“我是想做個長矛,好練習武藝,將來也能象三叔樣上山打獵。嗯,要不,要不就不買了。”

男孩子學些本事是好事,看到兒子這麼想要,錢李氏猶豫了下還是同意了。

城裏唯一的鐵匠鋪裏,一個健壯的漢子在火爐上拚命敲打著一塊鐵片,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脊梁向下直流。鋪子裏淩亂地擺放著鋤頭菜刀之類的鐵器。

聽到錢光說要一個槍頭,鐵匠二話不說,從後屋取出了一支。黑黝黝的槍頭一尺來長,打造的很粗糙,也沒開刃。

錢光掂了掂,也就一斤來重。回去用石頭打磨好開了刃,再選個堅韌的槍杆,就是一把長槍。

花了十六文錢買下後,錢光高高興興和母親回了家。

花了好大番功夫裝上槍杆,錢光終於脫離了以棍代槍的階段。這下練武的激情更高了。每日早早起來勤練不止。

明代是武術發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槍術在這個階段,理論和技術都達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各家槍法,相競爭豔。何良臣《陣紀》說:“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短槍,各有其妙,長短能兼用,虛實盡其銳,進不可擋,速不能及,而天下稱無敵者,惟楊氏梨花槍法也。”當時推崇楊家槍法,是因為楊家槍“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而錢光所練的是他在學校學的一個槍法套路,純粹是表演性的。後來在軍隊又學了些刺刀刺殺動作。這些在槍法名家眼裏就如同兒童的玩耍般不值一啞。不過沒有名師指導,錢光也隻能練習這了。

錢光暗想,槍法都是人發明出來的,自己說不定也能創造出自己的槍法。槍法的基本不外乎,穩、準、狠,再加上速度。就從這幾點開始練習。

於是,就製定了一些練習計劃。開始時練習力量,在槍杆前掉上一塊石頭,然後站著端槍不動,練習臂力,一站就是一個時辰。開始的時候,手臂總是不由自主地晃動,半個月後,終於做到舉一個時辰手臂不帶晃動。然後就逐漸加重石頭的重量。

再就是練習準,在樹上釘上一塊木板,在木板上畫上圈,做成標靶的模樣。然後站在一丈開外,去刺靶心。每天要連續刺上一千下。

最後就是速度。錢光在半人高的牆頭上擺放一溜泥團,然後快速去刺泥團。刺的時候腳步不帶停頓,腦子不帶思考,完全是練習本能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