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沈文軒去參加第一場考試後,沈家二房回了家‘門’,沈博遠便槓著鋤頭下地去了,沈文浩帶著沈文海在書房裏溫習練大字,隔壁張大壯在忙碌著削木頭製作拖把桿子,張嬸帶著杏兒過來跟沈立夏學習編織中國結,因爲陳氏聽了沈立冬的建議,將這項進項讓給了張嬸家,她們家現在就忙著做拖把,水田衣跟各式絹‘花’。
先前沈立冬收集的二十多袋的布頭已然見底了,沈立冬想著也該要出去收貨去了,便帶著一個木盒子去了村裏的學堂。
沈家莊,總共不過百戶人家,都是世世代代的農戶人家,靠著種地吃飯,勤勤儉儉地過日子。那沈家莊的村長也姓沈,跟沈立冬一家祖上還排著親呢,見了麵,沈立冬還得叫村長一聲三叔公的。
這位三叔公倒是一個明理有見識的人,讀過書見過世麵的,村裏沒幾戶富足的人家,要說日子過得好的,排得上隊的,這三叔公家算一家,李‘奶’‘奶’家算一家,沈大年跟‘花’婆子算一家,不過三家裏頭算沈家算是名頭不怎麼好聽的,因著大房朱氏的關係,沈家當年是靠著朱家起來,不像三叔公是靠著二個兒子憑自個兒的本事起家的,也不像李‘奶’‘奶’家本就是有身份有澧麵的人家,聽說李‘奶’‘奶’是當官人家當過掌事嬤嬤的,還是在那個富貴人家給大少爺當過‘乳’母的,所以老了,主人家本想給李‘奶’‘奶’養老的,但是李‘奶’‘奶’懷念老家嫁出去的‘女’兒,回來想給‘女’兒帶外孫,因而主人家就給了一大筆鱧厚的養老錢送李‘奶’‘奶’回祖籍到沈家莊來的,當年李‘奶’‘奶’回沈家莊的那一天,可是羨煞了多少莊戶人家,那可是風光得很。
這麼說來,三戶人家裏頭自然是沈家排最後了,加上三叔公這個人有點書生意氣,很是看不起沈大年跟‘花’婆子的這等做法,因而兩家雖然祖上有親,三叔公別說往日走勤了,就連逢年過節都很少來沈家串‘門’的。
不過這三叔公對沈家二房的人不同,路上碰了麵,對沈家二房的幾個孩子都親善的很。
這不沈立冬剛出了家‘門’,快到學堂的時候,剛好路上就碰到了三叔公。
“三叔公好。”沈立冬自然聽家人說起過這位三叔公,很是有禮貌地跟三叔公打了招呼。
“是冬兒啊,去哪兒玩去啊?”三叔公笑嗬嗬道。
“三叔公,冬兒去找小哥哥玩。”沈立冬笑得甜甜地回著。
“三叔公剛從言夫子那裏過來,那小公子也正在那兒呢,冬兒你去吧,不過一個人出來走路可得當心著點,別磕著碰著了。”三叔公囑咐著沈立冬。
“知道了,三叔公,冬兒走了哦,三叔公也要走路當心點哦。”沈立冬邁著小‘腿’朝學堂走去,三叔公在後頭看著,樂嗬嗬的。
今個兒應該是軒哥兒頭一天去參考的日子了吧,想必以他的才學定然是沒問題的,這沈家,日後恐怕得靠二房的這幾個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