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放心,軍中都有。”李弈笑道:“原先在楚地遷來長安,想著關中風大,帶了許多厚衣,後來也沒用上。不備也好,臨了再置辦。”
見她麵含憂色,目中留念,神態大是不舍。
心中也為離別牽痛,隻覺秋涼侵入肺腑,久久未言,再啟口時,眼眶已紅了。
“殿下擔憂什麼呢,我此去又不是赴苦寒徭役,是走馬上任北涼都尉,封疆大吏,兩千石官,哪能凍著寒著?”
看她還懷著身孕,恐在秋風裏受寒,忙勸:“快回去吧。”
但朱晏亭隻站在原地,遲遲不行。
他隻得硬起心腸,長揖相別,牙關泛腥苦咬別辭,手握的粗繩轡幾乎將掌心磨出血,喉嚨翻滾數遭,也隻道出“珍重”兩字。
霍然翻身上馬,飛蹄揚起黃沙,隻聽得官道上一道蹄音零落,他揚鞭疾馳,一人一騎,很快叫晨霧隱去。
風吹散霧時,隻剩下一道北去之途,像一把黃森森的銅劍。
……
李弈此去,十年未歸。
尾聲
元徽二年十一月,皇後早產,於椒房殿誕下皇二子,初時羸弱,太醫多以為不能養,後竟健壯,帝賜名“晏”,是為高宗。
當年,歲節朝貢,天現祥瑞,彩雲繞長安,經月乃散,遂易年號為“光朔”。@思@兔@在@線@閱@讀@
光朔元年三月,太子少傅公孫行拜禦史大夫,同年六月,拜相。
光朔元年九月,北涼都尉李弈率突騎北征,經月,大克,斬首三千還,封爵五大夫。
光朔元年十二月,皇二子齊晏獲封會稽王,邑萬戶。
光朔二年,帝大散宮室,廣遣掖庭,諸夫人未侍君者得返家再嫁,內庭於是輕簡,遣仆千人,賜還家,削減內嬖,滄池為之清。
光朔二年三月,北涼郡馬翼、侯原反,與敵暗通款曲,獻地謀刺,北涼都尉李弈身中流矢,為匈奴百人所圍,後單騎殺出,斬馬翼、侯原,言“我命貴,豎子不足取。”將士鹹服。
是歲大寒,胡騎避北涼,繞燕山,從幽州遊掠而下,至蒼門關,獲俘而反。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十室九空。
光朔三年八月,帝遣大將軍錄尚書事李延照、車騎將軍劉堯、北涼都尉李弈、雁門郡守蕭常北討,發步騎五萬,軍臨漠北,大勝,斬首三萬。此役李弈勇冠三軍,俘匈奴貴胄,獲牛羊上萬,功勳卓著,擢衛將軍,封列侯,賜百金。
光朔四年三月,李延照謁洛陽,病篤,五月逝於洛陽。帝大慟,親迎靈柩,諡武烈,葬玉台山。是年,改年號“景元”。
景元三年,帝遣衛將軍李弈、車騎將軍劉堯,步騎五萬,再征北境,直搗王庭,大克,斬首五萬。王庭為之西遷,隱跡漠,“塞北失馬,雄鷹折翅”,塞上控弦銷聲匿跡。由是邊境遂寧。
景元三年,會稽王齊晏就藩。
景元三年十月,李弈戰功赫赫,功勳卓著,封定襄侯,食邑萬戶。升大將軍、錄尚書事,開府儀同三司,返長安。
是歲,帝臨泰山封禪,告祭於天,改年號“泰始”。
……
泰始十年,章華寒士鄭樓蒼見會稽王齊晏,交談甚歡,引為莫逆。樓蒼少好學,寬宏雅量,清識明辨,輔會稽王。及會稽王登極,視為肱骨,後拜相,子孫多成器,文潤蓬野,澤庇三代。
泰始三十三年,皇後崩於建章宮,諡文昭,葬乾陵。
泰始三十五年,帝崩於建章宮,諡武,與後合葬乾陵。
其年,朝野傳舊謠——
“道之上,秋暮瑤池望。”
“道之中,三十六離宮”。
“道之下,晏晏金輿駕”。
有人說:“此謠寓意,會稽王齊晏當立。”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