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前線第一人絕不能辜負大家的心血。
趙瀘的態度非常積極,他也大概影響了當地的居民。再加上趙瀘加大了糧食的投入, 當地的修路工也越來越多了, 修路工堆積的衣服也越來越多, 於是有女商人在這裏開了洗衣店專門請住家婦女幫修路工洗衣服。
這家洗衣店一開瞬間就包攬了五百人的衣服, 隨後也許是經過那麼多天的宣傳,尤其是在每晚, 桃花縣的修路工都會將太子的小故事說給大家聽,他們說完故事就編幾個,等不行了,換另一個人編。
就這樣編多了,故事是否真假,都起到了一個積極影響的作用。
太子箏的名號便徹底響徹了整個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的青壯年聽說太子殿下重新監國, 她不僅注意到了西北地區的民間疾苦,還搬出二十年遷移人口大計劃,聯合大臣們一起打造這個農貿重鎮,而首先的任務便是修路。
青壯年們多數都參加過叛軍, 他們原本就在下雨後,害怕官府出爾反爾抓他們就躲了起來。畢竟他們可是犯得造反的罪。
可他們活不下去了,怎麼可能不會造反?
後來趙侯爺的軍隊來了,趙侯爺對著他們圍而不打,一方麵太子和穆王一起進行手足祈雨,祈雨成功後,才讓叛軍願意散去。
而現在聽說趙侯爺突然接到朝廷的命令,說要招修路工,開始這些青壯年以為是官府編個借口讓他們自投羅網。
於是,他們集體商量好了,怎麼都不能下山,不能去鎮口城被官府的人抓到。
結果過了好幾天,他們又聽到了不一樣的風聲,聽說趙侯爺請求太子給修路工發豬肉吃,太子殿下出手就是一百頭豬趕到鎮口城,讓第一批修路工有了口福。
這個招募瞬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接著他們又收到招工五百人,而且趙侯爺還繼續加大糧米的發放。
隨著這幾天的觀望下來,讓不少的青壯年開始動心了。但大家還是比較克製的,直到一個快餓得受不了的老頭下了山,去應工。
趙瀘來者不拒,然後那老頭當天吃了頓飽飯,還是有一半白米加粗糧的飯,上麵還有一層炸的油香的肥肉。
那老頭吃完後,當場熱淚盈眶生怕是在做夢。
後來,老頭在晚上睡覺經常聽見桃花縣的修路工在講太子殿下的故事,講的那是一個愛民如子,什麼真龍下凡,明賢太子,個個都是個人才,信手拈來。
老頭開始還不信,直到每晚都聽太子的故事,他自己又每天吃著那麼好的飯菜,吃飽感覺自己力氣恢複到年輕的時候,吃飽了,他就開始對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於是,老頭加入了聽故事的隊伍。
幾天下來,老頭徹底變成太子故事忠實的讀者,他隱隱開始盼望太子殿下能夠帶他們有飯吃,隻要溫飽就可以了,他們要的不多。
僅僅是一家人吃飽不會餓,再也不會因為幹旱而擔驚受怕了。
抱著這麼美好的願望,老頭將動力轉向了修路,他覺得修路的人不夠,又看出趙侯爺似乎很著急趕工,他甚至親自在現場指揮,偶爾也幫忙搬石頭。侯爺親自下場搬石頭真是震驚了不少人。
老頭看在眼裏,熱在心裏,他想這一次的官府,尤其是太子殿下帶頭的官府他們是真真正正為國為民的好人。
於是老頭在晚上偷偷溜回山區,將自己在工地的一切告訴了村裏的青壯年們。
青壯年們本來就一直觀望山下的情況,現在自己鄰居好吃好喝幾天回來,臉色都不一樣了,他們紛紛都動心了。
當然還是有些頑固的人不願意相信,隻願意相信是陰謀。大家嘴裏說不信,其實等雞打鳴,天稍微亮一點,起碼有一半人背著包裹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