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他是故意獻此策來動搖人心,來試圖挑撥太子, 可太子似乎已經察覺到他的目的。

楊鬆貴也沒有因為自己暗中挑釁太子而感到害怕,相反他還以大燕官場這種文武比例失調的事實來反駁太子。

不過這位老狐狸未免太過於奸詐了,他明明知道這是曆朝曆代都會碰到的百年難題,卻還是拿出來為難太子。

千秋拓也不滿楊鬆貴在此刻搞什麼內憂, 他認為楊鬆貴比起葛秋,楊鬆貴顯得更為陰險,因為誰讓他是戶部尚書,同時又不隸屬任何一派人,他卻仍舊能在朝廷說話也分量。

並且此人曾經也是容王殿下重點招攬的對象。

現在楊鬆貴故意煽動太子表態,使得她冷靜下來後,可能會發現不妥之處而下不來台。現在就看太子殿下意識到問題,她會如何應對情緒了?

如果處理不好,她很可能會丟了自己的麵子。

而容錚隻是瞥了楊鬆貴一眼,心裏就頓時有數了。

她當下從禦座站起來,她親自走下升龍梯,來到眾官的麵前,眾官紛紛頷首低下頭以示卑位。

隻有趙飛虎單膝跪在地上,他情緒上受到了煎熬。

容錚的沉默,容錚在百官各位一步步巡視般走動,使得不少人有些緊張起來。

隻有楊鬆貴低著頭,冷笑地看著太子的金靴一會兒緩一會兒快遞走著,似乎是對她現在猶豫的態度而感到好笑。

因為他必須要讓作為未來天子的慕容錚知道,這個朝廷不是她一個人的,她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同時他也在警告她,有些事情並不是她一個人能解決。

楊鬆貴看好戲的有,同時也暗含著對容錚和容王兩人的比量。

他倒要瞧瞧是太子殿下的資質是否真的如傳言中,比容王殿下的高一等!

這時,容錚在整個朝廷中就楊鬆貴故意這麼針對她。

她沉◇

但也長不到哪裏,因為輿國敵軍會回防,否則沈元秋也不會被包圍了。

同時趙瀘也發現既然敵軍能讓沈元秋逃回來就說明那條路的防衛兵力顯然是不夠的。

否則按照敵軍大肆殺虐的暴行,那條馬路怎麼可能還會像現在那麼整潔,說不定敵軍也打算用這條路,所以才要保護好好它的通行。

於是,趙瀘主動建議集中一部分兵力奪回這條路。

趙瀘親自帶兵衝鋒陷陣,果然他帶著五百人殺進去的時候發現馬路上隔一段距離的駐守非常少,他帶人殺過去的這些敵軍還在抓一些燕民不知道去哪?

趙瀘毫不猶豫地將這股敵軍給屠了,他找來了幸存的燕民詢問了敵軍抓他們是要去哪裏?

被抓過的燕民親口告訴趙瀘,先前有一批人會被蒙著眼睛去一個地方,可是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趙瀘猜測這可能和輿國敵軍秘密通往西北的通道有關。

然後他將這批燕民移回城內,讓他們往南邊撤。

現在他們的信也送不到京城了,也不知道京城那邊打算怎麼辦?尤其是太子殿下會有什麼打算?誰也不知道、

而此時此刻,容錚這幾天上朝除了讓文官商定對策,然後她也十分有耐心讓楊鬆貴對策其他兩股往西北山區駐紮的軍隊。

楊鬆貴給她列出了太、祖、時期打通的各個明道暗道,總共有十三條,其中這十三條早就被燕軍給掩埋了,再經過三百年各自崩塌泥石流,路早已經不是路了。所以楊鬆貴出的暗道明道在其他臣子眼裏分明是故意糊弄太子的。

容錚並沒有小看楊鬆貴,因為他提供的思路是對的,不然輿國敵軍會從哪裏過來?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可能還有第十四條暗道無人發覺,並且這條暗道可能三百年來都有人用著,同時可能還是西北山區本地人民都鮮少知道的存在。

否則,這條通道不可能不會暴露的。

現在西北都是山區占據了其實對輿國並沒有好處,可他們駐紮下來也會成為燕國的一個邊區隱患。所以無論如何都得將輿國軍隊驅逐出西北山區。

隨即,容錚提出一個問題:“當地山民不知道有這麼一條路可以通過外境,但也未必完全不知道。”

容錚想起古人總是喜歡用童謠民謠戲曲等方式去記載一些鮮為人知,但又廣為流傳的東西。比如古代名人沉金傳說,因為真相往往擺在麵前,有很多人卻不當回事。

而第十四條暗道也許就是利用這個心理來僥幸隱瞞秘密。

容錚提出的疑惑,讓楊鬆貴眉頭一緊,覺得太子真的不簡單,她居然會通過當地習俗來查找線索。

楊鬆貴道:“太子殿下,您找朝中一個西北調任上來的官員問問不就知道了?”

容錚覺得這家夥應該知道點什麼,可他就是不願意說,顯然還是未認可自己。

她也不在意便對著百官們道:“禮部可有官員知道西北的民俗?”

一個官員便站了出來,他唱了一首當地的歌:“天茫茫,入地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