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沒引起軒然大波,倒是江淮的城門開始主動排查,但凡是兩林地區的百姓一律不放行。

城裏的百姓都拒絕詆毀陛下的這些兩林人。

而江淮地區的兩林人頓時為此言論感到慚愧起來,能進城的兩林人多數是讀過書的,他們很清楚兩林地區為什麼很容易被一些流言蜚語給煽動?都是因為他們世代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沒讀過書,當地又是彪悍的民風,常常會因為一頓飯而打起來。

這樣的地方又窮又沒教養,誰都不會在那呆著。

於是兩林人開始在江淮地區有了鄉巴佬以外的外號,那就是反骨佬。意思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隨時隨地可能造反的地方。

這個蔑稱的外號頓時引起兩林人的不滿,於是一場地域歧視的雪球越滾越大,最後滾到,臨近江林江淮的一個村莊產生了大量的械鬥。

江淮人和江林人用鋤頭打起來了。

而且江淮人還沒打輸。這件事立即引起了沈元秋的注意,他發話到兩地的官府管好自己地區的百姓,否則,他就不客氣了。

煞神發話,兩地的百姓頓時平息了不少。

而江林地區的蝗蟲還需要解決,可江淮那邊卻拒絕救濟,搞起來了封閉式的賭氣。

這件事直接傳到容錚耳朵裏,就當下麵的人以為陛下要指責他們了,結果陛下卻寫了一封書信,以一個故事的形式暗示了江林意林的祖上乃是從江淮出來的,哪怕年代已久,兩林都是江淮祖先地。

她還寫了江淮的曆史江淮的備軍,哪一戶人家沒有江林人,江淮人祖上哪一代人物沒有從兩林走出來的人。

這封信激醒了江淮的百姓,陛下這是在告訴他們,唇寒齒亡的道理。

兩林雖然窮但他們參軍後構成的兵力卻一直在保護江淮的安全,要不然當時十萬起義軍沒有他們在外圍抵擋,可以早就攻進城裏去了。

兩林百姓也在逐漸意識到,那個一直寫信的陛下,一直處處在外他們著想,而他們還是那麼輕易相信梁良的散播的謠言,實在該反省一下。

然後隨著江淮主動打起賑災通道後,朝廷批發下來的糧食,土豆也下來了,雖說土豆還是占主體,隻不過這次土豆多了一個土豆粉,可以讓災民們充饑。

並且江淮地區有一個大戶人家主動聯係養雞場養鴨場,將十萬隻雞鴨趕往江林,讓這些雞鴨能夠在土地上一定程度吃掉蝗蟲的卵,或者蝗蟲。

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損失。

兩林地區接受後,朝廷開始除了設立大棚菜,還主動撥雞苗鴨苗,還有白豬仔給他們公養。但凡養的好的可以自己私養。

於是兩林百姓們終於發現他們就算經曆了再多的苦難,現在的官府現在的朝廷都不會不再管他們了。甚至幫他們出招養活自己。

而給予他們新生活的人正是他們曾經質疑過的陛下!

兩林百姓們想到自己有過陛下是女人會引起災禍的想法,不少人當晚還懷著慚愧的心做了個噩夢。

等醒來來,官府又在頒發兩林新政令了,那就是陛下要在兩林地區修軌道,修一條環繞江淮,然後搭建四個省府的軌道路,總共四條,並且現在官府缺人,會有償招募年輕人們修路。

然後馬上就會有朝廷的官員下鄉教他們修路了!

這次新令一出,百姓們毫不猶豫地去參加募工,並且很多人自願帶糧修路,但官府還是宣布一天會有兩餐,早餐和午餐,晚上則是回自己家吃。

而官府在填報名的人時,縣令當天統計了一下,他發現二十歲的年輕人總共有八萬人,三十歲的七萬人,四十以上年齡的才三萬人。

縣令也不得不感歎兩林地區的年輕人真是多,相信不出半年,這路很快就會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