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借輿軍試探遼國的態度。無論遼國有沒有阻止輿軍, 還是兩邊橫跳, 與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此話一出,妻子的想法果然與她簡直如出一轍。

容錚反而忍不住低著嗓音笑道:“哈哈哈,燕兒跟朕果然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你說的沒錯,遼國已經不重要了, 自從他們鼠目寸光地選擇了南鏡時,遼國國運就已經到頭了。”

“正如你說的無論是遼國輿國,誰也阻擋不了大燕的腳步。而遼國哪怕暫時是立於我們身邊,他如今表現的再聽話,再乖,日後如果不治他,他也會蹦躂的更厲害。”

“現在正好趁著反擊時機,我們完全可以將遼國一並收納於大燕版圖之中。”

千秋燕聞言她不語,反而讚同地點點頭。

兩人已經下了決心要讓遼國自己去選擇,無論遼國怎麼選擇,遼國都隻會是燕國的一個安護省府。

容錚的態度很快傳達了燕軍各地的將領那邊,他們也隨著轉變風向,開始向遼國支援,並且要求遼國作為附屬國牽扯住輿國下南邊的軍隊。

遼國大王李偲接到這個消息後,他首先詢問治下的幕僚,問他們是否該抵抗輿國?

幕僚建議能打就打,但不要拚命,隻要盡人事給燕國一個交待就行了,而且燕國在這個節骨眼上舉步維艱,除了燕國綁架的小國,其他附屬國一律跟隨輿衛同盟抗燕了。

隻有遼國保持了中立,前段時間甚至還給輿國新國主投了問候信,輿國新國主似乎也非常滿意他的態度,現在又直接想要用輿軍南下,分明也是想遼國為輿國讓步。

他們遼國絕不能陷入大國之間的爭鬥,哪怕他們遼國已經是有大國一半的實力還是不敢在現在以卵擊石。

這是遼人上下一致的想法,不得不說,遼國在李偲英明的治下,遼國遠見之士也非常多,幫上了他不少的大忙。

隨後遼國大王李偲暗地給輿軍通信,讓他們晚幾天下南方,但絕不會拖延他們的腳步,一方麵李偲又跟燕帝容錚的通信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輿軍很快收到了消息,他們南下的速度也慢了一些,但總體來說在路途中沒有遇到什麼人反擊。

倒是遇到燕人的時候,幾個輿軍就怨恨地要去殺燕人泄氣,結果遼國縣令怕在這個節骨眼讓大王私下做手腳而東窗事發,所以縣令就極力護住這名燕人商人。

燕人商人聽說自己遇到的那股是輿軍後,他臉色頓時大變,心想小小的遼國居然違背屬國條例跟輿國私通。

他當下就要南回國境,要跟官府告發,要讓陛下知道此事。

可燕商還沒出城就被遼國軍人抬回來軟禁了。為此不知情的遼人見此,還紛紛吐槽燕國人真是命好,他們的女帝將大燕變得那麼厲害,連帶著燕人在各國的地位也抬高了。身價也是水漲船高了。

輿軍過來南下的一個城鎮,很快要路過南鏡了,輿軍對南鏡還是有些蠢蠢欲動的,要不是遼使者時不時提醒輿軍,輿軍早就開搶了。

而遼使者怕這批強盜在南鏡搗亂,他就出錢買了大量的物資送給輿軍,緩解輿軍的饑渴,免得他們獸性大發給南鏡製造混亂。

南鏡的燕人見輿軍們光明正大路過大街,他們的臉色都頓時一變了,直接還驚動了當地的商會,還有當地縣令沈康。

沈康聽說此事,他嘲諷不已:“遼國也做起了這左右逢源的行徑,怕是長不久了。”

當然他也沒有阻止輿軍路過,畢竟輿軍路過的是遼區而不是他們燕人區,就連周虎聽說此事,他也隻能安耐住火氣安撫著手頭的一萬三千士兵。

周虎在這一年多早已經成為半個南鏡人,還娶了遼人當妻子,現在孩子都滿百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