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要去和這股新燕軍的頭領彙合。

剛好,趙思齊和常子龍兩個人帶頭回來,兩人身上都非常整潔一點都不像剛剛上戰場殺過人一樣。

常子龍見到楊忠義,他更是興衝衝地統計道:“楊將軍你是不知道我們新燕軍殺了多少人?”

“常總兵有太公將威之風,果然名不虛傳。”楊忠義誇讚他。

趙思齊就道:“我剛剛粗略計算了一下,我們打了八千發子彈,殺死大約有六千人,嚇退了這一帶二十五萬同盟軍。”

楊忠義頓時被這個戰績給驚住了。

常子龍和趙思齊反而還有些不滿意的樣子,兩人甚至還說:“我們訓練的時候都是百發百中,怎麼上了戰場射擊中的次數反而少了?”

“可能人和箭靶還是有區別的。”趙思齊隻能這麼解釋了。

當初陛下給他們定下的標準是每人五發子彈起碼能打中三到四發,現在這個程度完全沒有達到標準。

而他們不知道是當初容錚是往高標準下的目標,隻要求他們接近,沒讓他們百分百還原,沒想到常子龍和趙思齊居然想百分百還原。

楊忠義被這兩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子給驚住後,他不得不感歎下一代年輕人以後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他們這些老家夥好多了。

輿衛同盟軍被擊退回邊境的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大燕。

整個大燕的百姓為之歡賀起來,商人們優惠半價慶祝,百姓殺豬殺雞燒鞭炮,讀書人們聚會寫詩,歌舞也開始唱了起來。

一個個都是歌頌大燕新軍的威武。竟然能以五千人擊退十幾萬的輿軍回他們的老家,現在都不敢再踏入他們大燕的邊境了。

甚至有的織布商為了感謝邊境將士的付出,他們絕對出布為前方將士們每人做一雙新鞋子。

後勤部隊在軍隊修整的時候開始為將士們測量鞋碼,將士們一個個挺胸抬頭,自豪地接待後勤女官們為他們的量鞋。

各地的歡舞聲也是不斷,少民們也不用再擔心家鄉被敵軍踏破,隻有遼國那邊早就已經被輿衛同盟軍給掠奪的差不多了。

李偲更是喪禮沒辦就匆匆入陵了,李琴幾乎還來不及拜祭,她大哥就要上位,但是底下的遼人似乎不服大哥,於是他們紛紛來南鏡投靠她。

一時間,李琴對投靠自己的遼民和軍隊處於為難的狀態當中,她這次不敢耽誤直接給容錚去了信。

容錚這會兒看著大臣們祝賀她新軍勝利和睦的場景,雖說新軍出發會勝利早就在她的計算當中,但要將勝利持續到底,還得更多的新軍出現去擴大燕國的國土。

她接到李琴的信後,百官們一個個舊事重提,提醒她遼國先王當時的行徑相當於背叛燕國,所以這個節骨眼再不能對遼國客氣了。

容錚自然不會去做一件需要花大成本的事情,她以一份不算命令的建議,建議李琴主動安置遼國本土士兵。

李琴收到消息後,卻終日惶恐難安,她不是李偲,她自然懂得什麼叫做危機感。還有大燕天子對遼國態度的轉變,哪怕天子再好心允許遼兵入境,也不是當初那個大燕太子。

於是,李琴主動挑起投靠遼兵家族間的矛盾,將鬧事的家族驅逐出南鏡,周虎也來幫她的忙。

一時之間,留在南鏡的遼兵隻剩下三千,其他二萬七千人不是在外麵打的不可開交,就是西下報複那些小國,總之這股遼兵變成散兵遊勇開始在燕地以外的地方流竄。

李琴聽說他們的事情,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暗地給些物資了事。

要說這股遼軍不懂政事,全都是一些大老粗,連將領也很少讀書,隻知道利用騎兵的優勢衝鋒,但這都是隻對於那些沒有火器的小國家而言,才有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