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些婆娘嘚瑟的,還不是他們家的人,都嫁進他們家了。還怕她們跑了不成?

然後朝廷打仗死了不少男兒,官府提前拉起警報線怕大燕的男人少了,所以官府開始報備當地女人的數量,越是年輕的越會被紀錄在案。

男人們開始還不在意,直到有一戶人家婆娘要和離,她家男人不幹,直接休了她,讓她變成棄婦。

開頭那婆娘還要死要活說沒名聲了,結果後頭官府聯係她,戰場上下來一批大燕的英雄,雖說傷了胳膊腿,殘了,但他們都有陛下給與的保障,不僅是孩子能夠免費讀書,他們家每個月還能得到二十斤米的補貼,還有二十畝田地。

官府這麼一拉線,促成了一段退休士兵的婚姻。

休掉婆娘的男人聽說女人嫁了,他不幹了,要鬧事,結果轉頭就被人家新任丈夫給撂倒在地上,官府也過來將男人抓去坐牢了幾天。

這還沒完,大燕的局勢真的是風雲變幻,離異的女人越來越多,同時在淪陷的北方輿地和衛地開始不斷找燕國女子通婚,要麼是燕國男人通婚。

除了輿地女子比較傳統,衛國的女子和少民女子就沒有那麼多約束,她們當中還有母係習俗,本以為娶了外國女人的男人可以舒舒服服過日子。

結果新娶的媳婦比自己還厲害,婆婆罵媳婦,媳婦能頂嘴十句,公公想打媳婦,媳婦比他力氣還大。丈夫嚇傻了,再不敢有找保姆的心■

開始他們還以為衛地是海產豐富,陸地資源也好,畢竟鐵礦受了陛下的重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結果,衛地光是農業方麵就直接碾壓了輿地,這讓輿地的官員在朝廷上少了底氣,沒有之前那麼硬氣地反對衛官和燕官了。

衛官和燕官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聯合起來,彈劾輿地部分自治不規範,為國庫貢獻極少,所以應該取消輿地跟衛地燕地共享權利的待遇。

這下子輿官頓時慌了,他們確實為了保護民俗而禁止了不少女子參與紡織,可如果因為不讓女子參與生產就奪去他們的待遇,那豈不是因小失大了。

輿官們頓時紛紛站出來請求容錚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加大生產。

容錚沒有特地提起輿地女子,她隻是道:“朕尊重輿地的民俗,但也希望輿地能夠學習衛地提高生產,畢竟衛地還少貴地兩個省府,產量和貢獻卻是超過爾等的一半。”

此話一出,輿官們紛紛羞愧起來。卯丁身為軍機閣大員,他也尷尬地不敢抬頭了。

其實他已經看出燕人女子地位的升高,就是因為她們可以像男兒一樣為國貢獻,所以她們的地位自然會上升,這一切不是因為陛下特地定下什麼政策強行提高女子的地位,而是燕國女子自己爭氣,用實力抗下來的地位。

這就相當於汗馬功勞,燕國女子貢獻國庫的份列就是在證明她們以後在盛燕的地位會比現在還重要。卯丁就是看見這個趨勢讓自己所有的女兒去讀書,讀不好的,他都丟到巡察衛去了。起碼還能撈個武吏的身份,這樣值得了。

同時卯丁和不少各地官員也多虧了,女子地位升高,陛下在暗地開放一些官位讓他們的家族多了一份上位的機會。

不用隻靠自己家的敗家子了,女兒厲害了選招贅,生下的孩子都還是他們家的血統。

因此女子為官的推動也沒有像容錚想象的那麼困難。

起碼既得利益體是不會因為舊觀念而放棄自己的利益,隻要利益是共同的,不需要她去推動女子平等的地位,這些人就會自動推起一股潮流。

畢竟女子的價值得到了表現,對個人對整體是有巨大的貢獻的。同樣利益也在加大。

而輿官們在被衛官燕官攻擊後,他們的聲調就小了,這時衛官的聲調反而比燕官大了,因為衛官在上次秋收以占燕國七成貢獻而自居,並且容錚看見衛地發揮了沿海便利後,她加大了對衛地的讚賞。

不少地方還有她親筆簽名讚美的地方,風土人情好的讚美,貢獻織布之新鄉的讚美,還要水師寶坻的讚美等等。

但凡是容錚的讚美,她的語言似乎就有股魔力一般,讓民間對衛地趨之若鶩,一時之間衛地倒成為了新燕人們最向往的棲息地。

新江南府的美名也落在了衛地的頭上,畢竟衛地確實有四季宜人的氣候,名副其實,容錚出去的時候,還帶過燕兒去那裏摘過龍眼,劃過龍舟。

可以說衛地的民眾很會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相反輿地就差了很多了。

甚至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