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特性——潛伏期。
除了抗疫,人類還需要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不可能天天就耗在檢測病毒之上,所以最初的病毒篩查都是定期進行的,aα病毒識別了這個周期差,開始在人體內潛伏。
以往感染了aα病毒在一周內就會死亡,如今它會在人體內先潛伏一個月,再爆發,爆發時也不會讓人死亡,隻是會使人的機能比自身原有機能消退90。
也是從這裏,aα病毒確定了自己的演變方向——潛伏期和致死率。感染性之所以被剔除,是因為當時的aα病毒已經達到了最強感染性,沒有再進化的空間。
科學家們把具備上訴三樣特點的aα病毒稱之為iaα,與之對應的是iΩw。
至此人類仍舊未破獲aα病毒的傳播機製和找到可以治愈aα病毒的方案,人類社會進入和aα病毒共存的時期。
然後是iiaα,這時候潛伏期達到了一年,潛伏期結束病毒爆發後,人體機能的損害減小到了70。
iiΩw抗體促使人發瘋的幾率也再一步下降,致瘋率差不多在60。
“我們現在是iiiaα和iiiΩw的時代。”鄒華釗總結,“這是完全不同於上兩代的病毒和抗體。”
iiiaα是完全不同於上兩代病毒的全新演變體:
它演變為了“原罪”一樣的東西,每個人胚胎期便與生俱來有iiiaα病毒——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已經實現了病毒和寄體的共存。
同時,它的潛伏期再一次拉長,在人體內的潛伏期長達19年,現如今所謂的分化期其實就是病毒潛伏期結束後的爆發期。
致死率方麵,iiiaα進一步降低——潛伏期開始它會極大提高人體機能,這一時期對人體是無害的,爆發期(即分化期)後,它學會了通過外界來補充自我,最大程度實現了和寄體的長久共存。
“所謂的外界,就是體內有iiiΩw的人,”鄒華釗解釋,“我們隻知道ao匹配後,它靠二人融合獲取自我補充,但具體它是如何進行自我補充的,與它的發病機製一樣,至今未探明。”
這裏就要闡述一下iiiΩw,它也演變為了與上兩代抗體明顯不同的存在:
它也是每個人自胚胎期就有的東西,母體或育嬰倉孕育嬰孩的時期,就是iiiaα與iiiΩw廝殺的過程,iiiaα贏出生者即為alpha,反之則為omega。
iiiΩw演化到如今隻會讓人情緒更敏[gǎn],不會再致人發瘋。
這敘述時間跨度足夠大,但仔細說起來也就是病毒和抗體的演變史。
“那beta呢?”葉躍問,“beta是什麼?”
鄒華釗喝了口水,說beta就是體內iiiaα與iiiΩw在出生之前打平了的人。
“也因為體內iiiaα與iiiΩw趨衡,所以不需要再去匹配,就可以實現病毒與寄體的長期共存。”鄒華釗說。
“所以所謂的ao匹配就是兩個人體內的iiiaα與iiiΩw旗鼓相當?”葉躍再問。
鄒華釗點頭,補充:“一定範圍內的旗鼓相當。”
所謂的ao契合度,那個度的數值就是兩人體內iiiaα與iiiΩw的比值,比如ao匹配度30,即病毒與抗體比例為3:10。比值越高,數值含量愈趨同,愈能安撫易感期危機,延緩人體因病毒造成的枯亡。
而所謂的頂級ao,真相就是體內的iiiaα或iiiΩw含量達到頂峰,並且比值無限趨近1:1。
“至於你們問的病患和救治標準,”鄒華釗沉吟了一下,“病患分為兩類。”
一類是iiiaα病患,即未分化的alpha,這類病患體內的iiiaα過度活躍,如果不加以幹涉,會極大加速人體枯亡;
另一類是iiiΩw病患,即未分化的omega,這類病患體內的iiiΩw過早活躍,如果不加以幹涉,該病患將會陷入可怕的極端心裏,給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而救治方案很簡單,就是盡可能讓iiiaα或iiiΩw的活躍值回歸到安全範圍。
“能成功救治的幾率並不高,”鄒華釗歎口氣,“對iiiaα和iiiΩw的研究仍處於探索之中。”
“信息素合並症,”鄒華釗接著說,“就是對此病症的統稱,之所以用症字沒用病字的原因也在此,發展到如今,我們都不知道它是否還算作病了。”
alpha的信息素合並症就是趙明涵那樣,整個人枯縮為一團而亡;而對於omega的信息素合並症,則更多被認為是精神病,會像阿鬆這樣極端、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