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2 / 3)

似乎也不能太苛責大病初愈的人了。

“好吧,你可以嚐試著做一個不一樣的江宸,但是,有做得不對的,我提出來了,你就不能繼續了,知道了嗎?”

任性得有限製的,不能做的,他要聽得進去才是。

少年點頭應下了,蘇葉安心不少了,可她還不知道她安心過早了些。

沅陵城府學中,唐荀章被他的老師杜大儒單獨叫了去。

杜大儒先是考校了他的學問,得到滿意的回答後,又關心起了他在沅陵的日常生活,唐荀章一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就在這日常的問話中,杜大儒突然話鋒一轉,問他道:“聽聞你最近在打聽江家?”

唐荀章毫不避諱地回道:“是,學生覺得此事有蹊蹺,江家多人身亡,太過突兀,更令人不解的是,昨日江家二公子江豫無端死於獄中,背後似乎有莫大的推手。”

他先前忙著替蘇葉找太醫,後來聽聞太醫去了宣陵之後,就一心調查起江家的事情來了,江家多人身亡,加上府尹之子也差不多是那時被人所殺,沅陵城裏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官府那邊卻還是沒有什麼動靜,連凶手的線索都沒有,實在令人費解。

杜大儒捋著長長的胡須,搖頭道:“你專心讀書,此事莫要在參與了,深究下去,對你有害而無利。”

“為何?”唐荀章問出口後,見老師似乎不想回答他,便又說道:“學生有一恩人,和江四公子自小定了親事,若不弄清原由,恐恩人受其所累,故而刨根問底,想查個明白。”

唐荀章很是堅決,看起來是不打算輕易放棄了,杜大儒很滿意唐荀章這個弟子,不忍心他牽扯進是非之中,無奈跟他透露了些消息。

“你知道前朝的臨王嗎?”

“學生有所耳聞,前朝皇帝昏庸無能,各地揭竿而起,皇族的臨王溫啓行,聲望很高,在源州擁兵自立,後敗於我朝太|祖皇帝,可這跟江家有何關係?”

此事已過去一百多年了,跟如今的江家應該扯不上關係才是。

杜大儒謹慎地關緊門窗,小聲跟唐荀章說道:“一百二十年前,臨王敗走沅陵,他和他的四大家臣逃脫,據聞,當年臨王富可敵國,兵敗之後,他的家財和金印因兵敗而藏於沅陵某處,藏寶之處,唯有臨王和他的家臣知曉,而江家家主正是臨王家臣的後人。”

唐荀章眉心緊鎖,“老師的意思是,江家和府尹之子因臨王之財寶而殞命?是內訌,還有另有他人也覬覦此寶,才落得如此結果?”

杜大儒忍不住再次歎氣,“荀章,老夫讓你遠離此事,不光是因為臨王之財寶,惹眾人蠢蠢欲動,更擔心你沾惹上前朝餘孽,無論哪種,都不是你一個舉人能承擔得起的,知恩圖報,也得量力而行。”

老師的諄諄叮囑,唐荀章能體會其中的擔心和善意,可他還是沒法不擔心蘇葉。

依眼下之情形,此事未曾張揚出去,大抵是源州府尹將事情壓了下去,畢竟他的兒子跟江家來往密切,有目共睹,和前朝“餘孽”江家有所關聯,傳揚出去,他的烏紗帽就不保了。

因而,大牢裏的江豫死於非命,是為斬草除根,以絕後患,而下一個,就是在宣陵的江宸了。

牽扯江宸,必連累蘇葉,唐荀章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回宣陵一趟,至少要提醒蘇葉注意。

上回跟少年談過之後,他變了許多,但也知道收斂,當著她的麵,沒有再冷著臉,失禮於人。

他也不再整日地待在藥鋪,會時常出門,說是想要多見見世麵,跟著他的表哥學一些待人接物,蘇葉也確實見過他跟溫辭繹處在一起,就沒有懷疑他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