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後端坐在輿轎上微笑著衝秉常揮了揮手,施施然道:“我兒不必重複這些沒用的廢話。”

“在這世上,刀斧是有用的,弓箭是有用的,力量是有用的。”

“酸儒們說的言語,是最沒用的。”

第310章 全天下

勤政殿中, 趙頊氣悶無比——

五路伐夏的戰況竟像是被王韶說中了一樣:涇原與環慶兩路主帥,高遵裕與劉昌祚爭功。劉昌祚先到靈州城下,高遵裕卻急傳號令, 命劉昌祚不得率先攻城。

趙頊雖然沒有機會親自領兵上陣, 卻也知道兵士打仗, 講究一個“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那劉昌祚抵達靈州城下的時候,是士氣正旺的時候,且那時西夏大軍堅壁清野尚未完成, 城防上有空子可鑽。

然而高遵裕卻擔心劉昌祚破了靈州城,搶了自己的首功,嚴令劉昌祚麾下不得攻城, 原地等待與自己會師。

高遵裕確實受了皇命,有節製劉昌祚之權。而劉昌祚畏懼高遵裕是外戚, 宮中有高太後做主,便乖乖地從了高遵裕的將令, 沒有及時攻城, 給了靈州守軍喘熄之機。

等到高遵裕與劉昌祚會師, 靈州城防已經穩固。涇原、環慶兩路失去先機,久攻不下, 被抄絕了後路, 一場大戰下來, 損兵折將, 不得不退。

這個消息傳來, 趙頊仿佛吞了一隻巨大的蒼蠅, 從胸口一直難受到頭頂鹵門。

好不容易遇上西夏內亂的局麵,又征發了大軍與大批民伕出征,卻因為將帥不合,彼此爭功,落得眼下這樣一個局麵。

但這能怪誰?

這是天子自己下的詔啊!

想想數年練兵,數年積累,就隻是因為錯失了這一個機會,大軍無功而返,成千上萬的大宋子民要將性命交代在故土之外,趙頊這一口氣怎麼也咽不下去。

他反複看了輿圖,確認伐夏五路如今的位置與消息。

除卻涇原與環慶路以外,鄜延與河東路確實拿下了銀州與夏州,也有機會穿越八百裏瀚海,直搗西夏腹心的靈州。但最終種諤與李憲還是求穩,沒有冒險,而是著力拿穩這兩座重鎮。

西夏大軍主力如今在靈州城下與高遵裕和劉昌祚的隊伍糾纏。

一直沒怎麼接戰的熙河路倒確實是一路奇兵,但是他們也是人數最少的一路。

即便有這樣一路,他們又能給這戰局帶來什麼變化呢?

*

望著遠處的寨堡,熙河路主帥種建中有些心神不寧。

他在出征之前接到了明遠被劫,生死不知的消息。自那時起他的魂靈就像是被人奪去了一半。

但是身為軍人的驕傲與責任感,卻又令他不得不暫時壓下心中的不安、惶恐與痛楚,照樣帶兵出征。

自熙河一役以來一直跟隨他的梁平等人,也看不出種建中半點異樣。

但是種建中知道,如果他無法找到明遠,那麼這次出征,恐怕將是他最後一次作為一路統帥出征。

此後,他會放下一切,踏上尋找明遠的征途。

隨著熙河路大軍深入,隨行的走馬承受童貫卻很明顯越來越興奮。從一開始的謹小慎微,默默觀察絕不做聲,到後來議事時大膽建言,催促進軍,種建中開始意識到,這位太監,應該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童貫也想要立軍功。

在大宋立朝以來,太監立軍功從來不算什麼稀罕事。

現在河東路的主帥李憲,也是一位太監,是童貫的“師父”。

在種建中帳中,童貫向種建中深深一揖,道:“咱家謝過種帥提攜點撥之恩。寄望這次大戰之後,咱也能像師父一樣,統領一路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