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番外-北極】

時間像是坐上了加速器, 在所有人還來不及反應之時, 便迅速跳轉到了下一階段、下下階段、下下下階段……

蘇堇青在合約期滿後,淡出了娛樂圈——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召開什麼發佈會(「那種大場麵我已經經歷過一次了!!」), 而是逐漸少接工作, 減少在圈裏露麵的機會。

娛樂圈向來健忘。即使當年蘇家姐妹倆的生日會震翻了整個娛樂圈, 但幾年過去, 吃瓜群眾們越來越少提到蘇瑾的名字。倒是有些行銷號在盤點「圈裏那些讓人過目難忘的美人」時, 還是會把她們姐妹花的照片放上。

蘇紀時畢業後, 在穆休倫的資金援助下, 收攏人才, 成立了自己的地勘隊,她掛靠在一個知名科研所下麵,而研究方向選擇了北極圈。

極地研究——神秘、危險, 卻又充滿魅力。

北極與南極不同。南極有廣闊無垠的南極冰蓋, 而北冰洋卻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 眾多島嶼圍繞在周圍,苔原、泰加林帶分部廣泛。

她招聘時, 本不想大張旗鼓, 剛開始隻懇請她的導師為她介紹人才。

隻可惜, 這個行業有些人帶著根深蒂固的刻板成見,覺得她是女老闆, 還是個中國人, 注定不會出什麼研究成果。再一聽她的研究居然是私人資助的, 那就更不敢來了!

在極地研究領域, 中國因為起步最晚,確實落後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一大截。而且到現在為止,極地研究可創造的實際經濟價值有限,更多是政治含義和軍事價值,很多研究都是在燒政府的經費。

蘇紀時招來招去,小隊人員仍然空著一大半。

沒辦法,她隻能把招聘啟示掛在了網站上,開始向社會公開招聘。

那想到一覺睡醒,她的郵箱居然被塞滿了!!

她這才知道,雖然她已經離開了娛樂圈,但娛樂圈還有她的傳說。

蘇瑾的官方粉餘團裏,還有不少人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勤。她從不用社交軟澧,可她的同學、老師、同事都在用,網路福爾摩斯們無孔不入,翻牆關注了她身邊人,一有風吹草勤,就能立即傳到國內!

故而,短短十幾個小時過去,她的招聘郵箱就被近千封郵件塞滿了。

她先粗略篩選了一番,發現有五分之四的郵件都是「告白信」。

有人嗚嗚嗚表示太想她了,希望她能回國繼續在娛樂圈發展;有人祝她實現自己的地質夢想,為她加油鼓勁;還有一些信則打著為她好的旗號,對她的夢想指手畫腳,「北極圈的寒風根本不適合仙女生活」!

蘇紀時無奈,本想把這些信全都塞進垃圾箱,但想了想,最終還是單獨弄了一個資料夾,把這些信轉移了進去。

剩下的五分之一求職信裏,達到她要求的人也不多。

畢竟,地質是個苦專業。想賺錢的,都轉去學石油勘探、地質工程了;想造福百姓的,則轉去學地震防治、學水文治理……

挑挑揀揀了一番,蘇紀時最終敲定了十個候選人,逐一麵試。

巧合的是,這十個候選人裏,有三個人都是熟麵孔。

有兩位,是她當初被穆民德在大雪天扔去京城郊區時,遇到的地質勘探小隊成員!

蘇紀時還記得,他們一個叫大頭、一個是班長。倆人湊在一起,活像是在說相聲。

至於第三位,也和她有一段淵源。蘇紀時還在讀博時,曾經帶著一群港大地科係的新生去黃石公園出野外,在她摘下蒙麵的防沙巾時,有個男孩認出她長得很像他的偶像「蘇瑾」,結果當天晚上,蘇紀時就被綁走了……

沒想到兜兜轉轉,她居然有朝一日,收到了他們三個人的簡歷。

蘇紀時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和幾位候選人麵試,最終敲定了其中五位。大頭、班長拿到了正式offer,至於那位香港男孩因為本科還未畢業,所以隻拿到了實習生的資格。至於剩下兩位,則是兩位同她一樣,心懷天地的女生。

這樣一來,蘇紀時的隊伍裏,足有一多半都是中國人麵孔了。

而且這一多半,還都是她的粉餘……

隊伍剛組建時,蘇紀時還挺困擾的,因為她不管做什麼、不管擺出什麼表情,那五個人都用一副花癡的樣子看著她……

比如——「蘇老師,您用顯微鏡的樣子太令人著迷了!」

再比如——「蘇老師,您的錘子使得真好!」

再再比如——「蘇老師,您這個論文資料引用的太棒了!!」

有時候蘇紀時正在分配任務,餘光注意到有人偷偷舉起了手機在偷拍……若不是這五個人確實表現得還不錯,蘇紀時絕對要把他們趕走了!

好在,這種新鮮感隻持續了不到半個月,蘇紀時就用她嚴厲的黛下手段,把他們都治得服服帖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