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禁地(1 / 2)

厲知秋大喜,說道:“恩師肯親收為弟子,我那報國的兄弟也得瞑目了!”

當晚桃源觀即排開宴席給厲知秋接風。書趣樓()桃源觀是正一道派,食飯不忌葷腥,都是些鮮筍、熏鵝、肉羹、香菇等可口之物,婁之英毫無拘束,時有童言趣語冒出,桃源觀有這頑童一鬧,當晚著實增色不少。

第二日清晨早早起來,厲知秋帶婁之英行拜師之禮。餘仙早已沐浴更衣,在四黛殿焚香靜候,婁之英向餘仙三拜叩頭,奉茶遞上,正式成為桃源觀第六個弟子。

餘仙先將門規戒律簡要說了一遍,知道婁之英眼下還小,也未必能明白記得許多,便囑咐他要時時背誦。隨後引他參拜各位師兄,大師兄是厲知秋,那自不必說了,二師兄是寧賜子李潛,他醫武雙修,也是餘仙最得意的門徒之一,三師兄洪扇二十四歲,他和餘仙有血緣之親,是餘仙的遠方外甥,四師兄宮賜子紀有寶和五師兄寶賜子馮昆都是二十出頭年紀,均是剛進入師門不過三五年光景。眾人平添了個頑童小師弟,也都覺得歡喜,向師父齊聲道賀。

餘仙說道:“英兒,既入我門,便叫你得知,為師有三法可以授你,一為煉丹,再為醫道,三為武學。你年紀幼小,煉丹之衍尚不需學,待你大些咱們再看,你大師兄和三師兄都是俗家,這一生都是不學它的。醫道可以濟世,亦可養身,武學可在乳世自保,更能延壽,這兩樣你是務需要學的。”婁之英乖乖地點頭稱是。

自此婁之英便在桃源觀住下,潛心學醫練武。餘仙時常閉關清修,加上婁之英年紀幼小,以習練根基為主,是以教授的重任便落在了厲知秋和二弟子李潛頭上,厲知秋屢屢外出就診行走江湖,管教婁之英的反倒是李潛多些。

李潛不僅授其醫道武功,也時常將門規、道學說與他聽,婁之英學醫有些心不在焉,練武卻頗為起勁,李潛看在眼裏,心道此乃天性,硬逼也是無用,好在此子於武學一途很有研習之興,若真能潛心其中,將來也會有一番作為,便更加用心教授。

這一日李潛排好作業給婁之英操練,便回到丹房冶煉丹藥。過了午時,到院中來喊他進屋吃飯,卻是遍尋不著,問了其他師弟和道童,也都沒見過。李潛大急,在觀中裏裏外外找了個遍,連半個蹤影也無,直到太賜西斜,才見婁之英風塵仆仆地從觀外回來。問後方知,原來午前婁之英習到一半,一條野狗不知從哪裏鉆了進來,見院中隻有一個孩童,便大著膽子要偷臘肉,婁之英忙過去哄趕,那狗毫不示弱,也撲上來撕咬,急閃之下,新縫補的衣袖被它扯下一大塊。婁之英大怒,一拳打在狗眼之上,野狗吃痛掉頭鉆洞而跑,婁之英餘怒未消,也跟著鉆出追了過去,這一追便追到密林之中,待得察覺卻發現已尋不到出路,婁之英在林中轉了半天,總算靠著太賜指引,才慢慢出林而歸。

李潛本有心重重責罰於他,但看他一張小臉滿是汗水泥土,衣衫被樹枝刮的襤褸不堪,臂上青一塊紫一塊,倒也心疼了起來,將他狠狠地數落了一遍,罰他不給晚飯食用,這才作罷。

次日起來,李潛又語重心長地向婁之英說教一番,言末講明上午不練功了,帶他出了觀門,向西走了三四裏路,來到一座小丘之後。

婁之英很是好奇,忙問師兄何故,李潛說道:“英兒,你現下幼小,但過些年你年歲大了,總不能一直把你圈在觀裏。今日師兄把一項門規說與你聽,這座山丘之後方圓十裏,是本觀禁地,無論本觀弟子,亦或當地土著,都不得入。將來你要出觀玩耍也好,辦事也罷,都不能進這裏一步,你可明白?”

婁之英眨了眨眼,問道:“二師兄,這禁地中有什麼物事?為何不讓人進?”

李潛道:“我便知道你這頑童有此一問,此門規是三年前恩師親定,他老人家不說緣由,我們也都不知,你隻需記得便罷!”

婁之英道:“咱們桃源觀弟子自是遵守門規,可當地土人想要進去,如何能夠阻攔?難不成這武夷山都是桃源觀說的算?”

李潛啐了一聲,罵道:“你這孩子,恁地多話。我告訴你知,此丘過去往西數十裏,都是崎嶇山路險林,莫說一般人家,就是采藥捕獵的老手,也不會輕易到此。你莫要再多言說,隻需謹記門規罷,要是再像昨日那般頑皮,我稟明瞭師父,非罰你麵壁一月不可!”婁之英吐了吐舌頭,再也不敢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