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畫裏所用的深淺不一、色度不同的藍,就有群青粉末、石青、石綠、由植物中提取的花青、藍靛色等。

定海神針的金色則是銅粉混合著其他材料,製成一種色澤金黃的漆料。

花青溶於水,能和畫麵的底色融為一體,可表達陰影感,石青有覆蓋性,色澤也顯得更為亮麗,可用來表達·凸·出感。

其他的藍色在畫麵裏也運用的恰到好處,彼此和諧,深淺搭配適宜。

海底多是顏色濃重之處,卻看起來並不俗氣,反而因為這些藍相得益彰,奇妙的突出海底特有的冷感與深邃。

這幅畫雖有缺點,但卻可以忽略不計。

於老者而言,更多更應被注意到的是可以被人稱讚驚奇的繪畫技法、筆觸,整體顯出的韻致。

若不是提前知曉,實在是難以想象這幅畫作竟然會是出自一個孩子手下,可到令人拍案叫絕的水準。

第9章

書畫所用的載體一般有絹、帛、紙等。

慕書玉畫這幅畫時用的自然不是紙,是絹。

至於另外兩幅畫,貫徹使用的也都是相同的繪畫技巧,各有各的震撼美感,風格獨具。

《地府強銷生死簿生年死月》——整體畫風陰森恐怖,畫麵裏也沒有人物存在,僅是由濃淡轉變的墨色渲染在白紙之上,其間點綴朱砂紅。

沒錯,這幅畫用的是宣紙,韌而能潤、光而不滑、紋理潔白純淨、並且搓折無損。

宣紙有“紙壽千年”的美稱,無論是寫字還是作畫,紙張製作細膩稠密,潤墨滲透極好,下筆可墨分五色、形神兼備。

在整幅畫作的中心位置,隱約可見一本攤開來的古書,便是那生死簿。

而在上方一點則懸空豎立著一根筆,正是判官筆,一抹朱砂紅恰好落於筆尖。

這幅畫作當然不是送給林興的生辰賀禮之一。

慕書玉後來才畫出,拿去縣學給好友們瞧瞧,本來不想送人,但她見趙儉居然對這幅畫格外喜歡,就隨手送給他了。

大盛朝也有關於陰曹地府的畫作。

比如佛教寺廟中的牆壁上就有,意在警示每一個踏入寺廟裏的人,佛講六道輪回、因果報應,小心做壞事遭天譴,最後下地獄受苦受罰,永世不得超生。

佛還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是以,壁畫上常有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小鬼哭嚎、大鬼獰笑等畫麵。

這樣的畫作比較“寫實”。

例如將十八層地獄的場景畫的栩栩如生,什麼“剝衣亭寒冰地獄”、“剝剹血池地獄”、“碓磨肉醬地獄”、“枉死城”……

還有什麼“挖眼”“倒吊下油鍋”“燙燼心肝”“兩小鬼用鋸分屍”等恐怖荒妄、怪誕的受刑場景,神鬼形象極為離奇寫實。

佛教寺廟的壁畫也是一種繪畫傳承。

慕書玉在現代曾經還專門到處找佛寺進去拍攝過殿內|壁畫,留存、往後作為素材使用。

但這一幅畫作的風格卻有別於佛教的寺廟壁畫。

先前就說,三幅畫的技法、風格一致,在大盛朝現有的書畫傳統中屬於“新奇”“少見”的一類。

第三幅畫——《裂山碎石,蹲坐山巔的齊天大聖》是林興最喜歡的一幅,其中運用的色彩也比較多,赭石、朱磦、藤黃等。

整幅畫麵呈現出溫暖的赭色、黃色,既體現出山的顏色,又像是黃昏下沉前的景象。

而表現出來的場景則是一片浮空的碎裂山石,齊天大聖蹲坐在較小的一塊山石之上,背對著。

沒有描畫出相貌,隻著重體現出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的翎子飛揚、和一條長長的貫穿於無數浮空山石之間的紅色披風。

齊天大聖的身形在整幅畫作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但這一條紅色的披風卻又細又長,穿梭於山石間,由近及遠、由大到小,最後消失在畫麵當中,給看者的感覺就像是齊天大聖一棍子打碎一座山,隨後蹲坐山巔看日落雲卷,周圍碎石淩亂,雲霞卻斑斕瑰麗。

熟悉《西遊記》故事的人一定能夠聯想到“齊天大聖孫悟空被困囚於五行山下”的章回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