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特色文化節’一說,我記得剪紙就是青州縣本地的文化,剪紙細膩生動、獨具魅力,確實很有特點,不錯,非常貼切。”
嚴忠明一邊說著,一邊眼露讚許之色,轉頭對裴妙珩道:“大公子,看來這城裏麵會十分有趣,您不會白來的。”
裴妙珩表情仍舊淡淡的,對此不置可否。
嚴忠明早就習以為常。
不多時,隊伍排到了他們這裏,取了紅布條,還要去蓋印章圖案,查看完紅布條的派發數量才能走。
做法較嚴謹,這也是為了防止和杜絕比賽中的作弊行為出現。
木質的印章一共有五個,上麵雕刻的圖案都不一樣。
而印章是半個手掌心的大小,印泥則是白色。
印泥的發展曆史很長久,最開始沒有紙張的出現,書信文章等的載體都是竹簡木牘,印泥是用粘土做成的。
平時會搓成泥丸子,等到使用時,再用水濕透,私章公章一蓋就行。
待有了紙張以後,印泥才逐漸發展起來,水調朱砂,後改成油調朱砂,而製作印泥的原料慢慢增加與豐富,使得印泥的顏色也變得多樣。
例如,書畫印泥最常使用朱砂和朱磦兩種顏色,但在紅紙黑字上則會使用白色的印泥。
另外還有金色的印泥等。
在喪事白事的訃告文書上,則通常會使用藍色或者黑色的印泥……
“啪”的一聲。
木質的印章沾取少量的白色印泥,便利索地蓋在了裴妙珩等人的紅布條上麵,留下較為清晰的粗線條圖案。
而在每個印章圖案的旁邊還雕刻著“青州縣剪紙”這五個字樣。
望著手裏的紅布條,嚴忠明不禁挑了挑眉梢,語氣略奇怪道:“這是……一隻豬?”
再看裴妙珩手中持著的紅布條上,圖案似乎是一隻猴子,頭戴冠,其上舒展著兩條長長的翎子,挺是威風。
嚴忠明又去觀察其餘三個的印章圖案,兩和尚、一匹馬。
看來看去,好像就他和大公子手上的紅布條圖案比較奇怪。
攤子對麵的一名衙役聽見了嚴忠明之前說的話,又見其錦衣玉服、氣質談吐皆不俗,一看家境就不普通,便帶著幾分奉迎討好說道:“幾位一看就是外鄉人,沒讀過我們青州縣裏近來最出名的故事……”
這名衙役大致地說明了一番,接著道:“您幾位要是對此感興趣,想看的話,進城,隨便一家書坊裏就有賣的,價格也公道。”
“好,我們知道了。”嚴忠明道。
裴妙珩聽完,看了眼手中紅布條上麵的猴子圖案,旁邊,有小孩子的聲音恰巧傳來——
“娘,我也想要美猴王的圖案。”
印章都是隨機蓋的。
那孩子手上的是一匹馬、白龍馬,此刻,他正眼神既羨慕又渴望地看向裴妙珩的紅布條。
但裴妙珩穿著不俗,那孩子被他娘拉著,沒讓過來。
裴妙珩未給旁邊一個眼神,他將紅布條隨意一收,而後抬起頭,淡聲道:“走吧。”
嚴忠明和侍衛等跟在後麵。
不多時,他們便進入了青州縣裏。
第17章
青州縣第一次舉辦剪紙比賽,林若林知縣對此十分看重,在比賽的這一條街道上,還專門派了衙役來回巡邏。
畢竟經過、遊覽比賽的路人著實不少。
有衙役在,最起碼秩序能夠得到保障,熱鬧喧嘩卻也井井有條。
裴妙珩隨著人流慢慢地走在這條街道上,兩邊都是參與比賽的剪紙攤位。
而每一個攤位上麵,則擺了不少各式各樣的剪紙成品,叫人看的應接不暇、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