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錯,對答得體,哪怕是中規中矩,為了小三元、大|三|元的名頭,陛下肯定也會欽點慕書玉為狀元。

這是古往今來的讀書人所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

古人有三元及第,慕公子卻是六元及第。

到那時,別說慕書玉是大盛朝開朝以來的第一人,從古至今,就沒有人獲得過六元及第這個稱號,至多也就是個三元,且年齡還不小。

哪裏像是慕公子這樣,殿試過後,也才十六歲。

十六歲的狀元啊,既是最年輕又是六元及第……

想一想,即便是劉太監自己,都已是覺得內心火熱起來,更不提天晟帝了。

他在位期間,若真有六元及第的狀元,那便是天縱之才,大盛朝的福氣,盛世之象。

亂世出梟雄,盛世出人才,後人倘若自史書裏了解,豈不會讚他一聲明君。

盛世明君……這等誘惑,誰又能抵擋得住。

果不其然,天晟帝被劉太監說得龍心大悅,道:“確是喜事,望這慕書玉不會會試失利,朕,期盼著他可以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陛下所期盼的必會成真。”

……

要說慕書玉絕對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會試結束後,放榜出來前的那三天裏,她是放鬆了,自覺考得很不錯,會試通過必然是十拿九穩。

要是想考得第一,取得會元,可能性雖然也很大,但她卻沒有百分百一定的把握。

畢竟薑遊、薛文禮等人的學識不比她差太多。

再加之,這科舉路上人才濟濟,能夠考到會試這一步,學問自是名副其實,不用多說。

更有旁人歎息言道,這一年的科舉怕是最為困難的一次。

因為有才華的學子實在太多,往年也沒有見著很多從州府被選拔上來的貢生,最多也就三、四個能入國子監。

可數一數這回參加科舉的學子們,竟大多都是同一年入京的貢生學子們。

薑遊、江子仁、關笙……還有一些慕書玉認識,卻不太熟悉的學子,也是來參加今年這場科舉考試了。

這讓慕書玉不禁感歎道:“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會試全憑本事,至於誰能夠摘得會元這個名頭……那就得等到放榜以後再看嘍。

三日後,會試放榜。

熟悉的敲鑼打鼓聲往著詩文樓的方向而去,喊話的句子也似曾相識——“會試第一名為慕書玉慕公子!慕公子考取會元!”

旁人聽見,有些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有人驚訝歎服,有人羨慕嫉妒……

“竟然又是這慕書玉取得第一名,會元……他還是鄉試的解元,曾獲小三元的稱號,這殿試之上若再被陛下欽點為狀元。”

“嘶,那不就是六元及第了麼,我大盛朝曆史上可曾有過六元及第者?”

“不曾有過,別說是我大盛朝的曆史,就是往前數,那也沒有六元及第者,這慕書玉,當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不得啊。”

“這慕公子如今年歲幾何?”

“約莫是……十六歲?啊這,十六歲的狀元,六元及第。”

有人想到這裏不禁倒吸一口氣,這何止是了不得啊,簡直、簡直就是天縱之才。

更何況,這慕書玉慕公子的畫技也是了得,學問才華、一技之長,家世背景,不俗的外表樣貌……

這慕書玉簡直要什麼有什麼。

老天爺還真是偏愛他,為何把如此諸多的好處全部都堆砌到他的身上?太叫人心裏不平衡了。

便有人妒忌說道:“哼,什麼狀元,他才隻得了會元,殿試之上,那可是由陛下親自擬題考校,然後才欽點狀元、榜眼和探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