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拍了拍李主任的肩膀,沒有說什麼安慰他的話,起身走到廚房去準備晚餐。
路過廚房時,她看到了廚房牆邊上用鉛筆留下的痕跡。一道道黑線是一個女孩兒成長的痕跡,慢慢從丁點大的小人,長到和父母一樣高了。
一陣急促地腳步聲,從樓道裏傳來,歡快愉悅的聲音伴隨著鑰匙開門的聲音,
“媽。我回來啦!”
李主任的女兒站在門口脫鞋的時候,看到了坐在餐桌旁的李主任,“咦,爸,你今天這麼早就下班了嗎?”
李主任走上前接過女兒的書包,“對,今天去參加薑總公司的一個會議。”
李主任的女兒眼睛立刻變得鋥亮,她拉著李主任的衣袖,“爸,你和我說說薑總唄,現在班上都說薑總離開港城是...”
夜晚的餐廳帶著歡聲笑語,燈火像是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安定著漂泊忙碌的靈魂。
李主任的家就像一個縮影,在偌大的世界裏,他們隻是不起眼的一個。但是一個也是那麼的重要,從一開始。
CZ的事情薑曉欣這裏暫時告了一個段落,她開始處理雜誌社的事情。
這幾年和花市出版社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出版社的社長也給了薑曉欣很多啟發,讓她更加地了解起了出版這個行業。
現在市麵上的時尚雜誌越來越多,前些年海外一家雜誌《她》與滬市的出版社合作,出品了華國版的《她》。這本雜誌也讓國內和世界在時尚方麵多了一個接觸的渠道。
花市的《時尚與趨勢》也借著《她》的東風,成功打入了北方市場。
現在的國內時尚雜誌領域無獨有偶,基本上就是《時尚與趨勢》和《她》在瓜分市場。
在競爭的路上不進則退,即便《時尚與趨勢》在國內現在可以站有一席之地,但是薑曉欣也不會放鬆前進的步伐。
馮念淑在晉升後,向薑曉欣提出了一個計劃,每年的四大時裝秀雜誌社要派人去參加,並在雜誌社設置專欄評析。
薑曉欣坐在雜誌社裏的辦公室看著馮念淑,不得不感慨,這兩年大家的變化越來越大了。
她拿出了馮念淑遞上來的報告,擺在了桌上。
馮念淑的手指貼在了褲縫上,見到了薑曉欣的動作後微微蜷縮了下,“薑總。”
“念淑,你提出來的這個建議非常好,不過具體實施要看明年了。”薑曉欣雙手合十放在腿上,“但是念淑你也知道,雜誌社現在的情況,即便實施了這個提議,可能效果也並不會太好。”
薑曉欣的意思,馮念淑明白。目前即便可以外出看秀,雜誌社裏的編輯可能也還達不到海外雜誌社的層次。
她捏著手指,前進了兩個小碎步,“薑總,隻要曆練才會成長,我們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準備。”
“很好,就是要有這種一往無前的勇氣。”薑曉欣把手放在桌上,前傾著看著馮念淑。
《時尚與趨勢》這幾年的發展與創新,讓它慢慢摸索出了它的雜誌理念。
薑曉欣望著桌上張貼的一張白紙上寫著的一句話,讓閱讀者獲得靈感,發現自我與眾不同的個性與魅力。
輕輕點了點紙上的這句話,薑曉欣在記事本上打了一個鉤。
90年年末的鍾聲即將敲響,新的一年即將來臨。90年代的路又往前邁了一步。
在所有人歡聲笑語慶祝元旦新年的時候,有個地方發生著一場“災難”。
鍾聲有時是為了慶祝,有時是為了紀念,還有時候是為了宣告。
並不是每一次的鍾聲都能帶來快樂。
秘書室裏的電話聲不斷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