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他苦讀詩書,一心抱國,最後卻差點做出了通、敵、賣、國的荒唐事。

說起來,他趟上這遭渾水完全是拜方大將軍所賜,一步一步誘導他,讓他退無可退,無可奈何,隻能和方大將軍一起同流合汙。

雲洲臨近海岸,常年受倭.寇侵擾,每年都有許多雲洲士兵死在戰爭之中。雲縣令初來雲洲,看著海岸的戰士們每日辛苦訓練,每當倭.寇來侵就會死傷慘重,極其不忍。

就想到了一個法子,跟倭.寇談判,兩方尋求個和解的方案初來。想著倭.寇們月月年年來打,雙方都傷亡這麼多人,他們也搶不走多少東西,不如他每年給他們幾千兩銀子和一些糧食,兩邊就此停戰。

兩邊都是劃算的。

雲縣令想的很簡單,做著簡單的算術題,每年朝廷加上雲洲自己在海軍的投入上不下十幾萬兩銀子,如果隻撥出這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換來海岸的和平,這多劃算啊,而且還不用死人。

倭.寇首領一收到來信高興壞了,本來他們攻打大安就是勝負各半,每次出兵都不能保證是勝是敗,就算勝利了也會死很多人,還不一定能搶到多少東西。雲洲新來的這個縣令有點意思,一上來就送他們這麼個大禮,讓他們一個兵都不出就能拿到那麼多好東西,哪兒有不答應的道理。

於是雙方在愉悅的場合下簽訂了契約,雲洲出資,雙方停戰,兩相太平。

開始的兩年雙方都很滿意,到了第三年倭.寇開始作妖了,開始不滿了,開始嫌棄雲洲給的銀子少了,開始變本加厲的索要財物了。

第三年,第四年……倭.寇們的胃口越來越大,要的東西一年比一年多,直到雲縣令受不住了,簡單的數學題做不下去了,不劃算了,虧本了!

他便親自去到倭.寇窩裏與倭.寇談判,說他們不講道理,哪兒有說好的事兒反悔的。但人家就是土匪,壓根不聽,把雲縣令直接扔進了海裏,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雲縣令這一刻才知道這些人是喂不飽的,講不通道理的,隻能將他們打服。

然而此時雲洲的官兵們已經常年沒打過仗了,平日裏隨隨便便操練著都不上心,都想著趕緊操練完回家做生意、種地去,連主帥的心思都不在訓練士兵身上,這樣的軍隊哪裏還有什麼戰鬥力。

倭.寇們一來就全打散了。

雲縣令沒辦法,隻能去借兵,但他白手起家,靠科舉得來的官職,朝中無人,想私下借兵根本無處可借。他也知道自己這件事做的愚蠢至極,根本不敢上奏朝廷,這時候他想到了嫁進將軍府的妹妹。當初妹妹嫁進將軍府的手段並不光彩,他為此事直接與妹妹斷了聯係,但血濃於水,這個時候他也隻能去求求妹妹試一試了。

他給雲氏去了書信,沒有得到雲氏的回信,正在他失望至極的時候,方大將軍身邊的親衛卻突然出現在了雲洲,不僅如此,還秘密帶了一小支隊士兵過來,說是要幫他趕走倭.寇。

雲縣令感激不已,可是看著這些士兵,就二十來個人,就算神勇無比,也敵不過成百上千的倭.寇啊。

他還算有良心,謝過方大將軍的好意,勸這些人回去,以免丟了性命。他惹出來的禍他自己解決,準備上書朝廷,承擔自己的過失,請求朝廷派兵。

方大將軍的親衛卻說他們這二十幾個人就能打敗成百上千的倭.寇,請雲縣令放心。

雲縣令雖不太相信,但有活命的機會,誰不願意試試呢。雲縣令便同意他們去與倭.寇抗衡,令雲縣令吃驚的是,他們這些人上了戰場,對方倭.寇一聽到方大將軍的大名連仗都沒打起來,就退了兵,直對他說失敬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