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緒風也過來幫忙,葉瑜準備了兩類材料,一類是製作草紙的秸稈和樹皮,另外一類就是製作竹紙的竹子。

兩類紙的製作方式基本相同,隻在細微處有些許差別,比如說竹子要劈成竹片,然後將表皮帶青的地方削去,剩下的竹片經由大力捶打錘爛。

之後的流程便相仿了,準備兩個大木桶,分別將秸稈和錘爛的竹片浸泡進去,等到泡軟之後就可以放到灶台上加入石灰粉邊攪拌邊蒸煮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兩三天,最後形成的形態類似於糊糊。

為了讓做出來的紙柔軟且光滑,這兩桶糊糊要手動絞碎成碎末,這是個漫長費力的活,不光是葉瑜一家人在做,就連村子裏其他人有空的時候也會來幫忙。

就這樣合全村之力紙漿逐漸變得細膩順滑,接下來這些紙漿再經過清洗就很幹淨了,將其覆蓋在竹簾上曬幹,揭起來的就是成品紙了。

用秸稈做出來的草紙是黃褐色的,質地粗糙,厚厚一遝捏在手裏頗具硬度,用來當廁紙卻是極好的,而且做起來不麻煩,所需的原材料也便宜,家家戶戶都能拿得出來。

葉瑜自己就是草紙的第一個用戶,用完之後很是高興,他終於能擺脫用樹葉上廁所的窘境了,這樣的草紙雖比不上現代那些潔白柔軟的,但已經是他能做出來的最好的了。

滿村子對草紙都稀奇,自從分到一些用過之後皆是讚不絕口,尤其是一些婦人娘子,她們每月要來月事,如廁時很不方便,如今有了所謂的草紙,就不用擔心弄到外邊,用完後直接扔進茅坑裏即可,可謂是又方便又幹淨。

葉瑜隨後將製造草紙的方法教給村裏人,有些人嫌麻煩,不樂意自己做,便用糧食從願意做的人那裏買,這算是自由買賣,並沒有人製止。

另一樣竹紙與草紙不同,硬度適中,質地柔軟,頗具韌性,再加上吸水性強,很適合寫字作畫。

葉瑜帶著一遝送給葉童生的時候,葉童生立馬在紙上寫了幾個字,他寫完後高興地說:“雖比不上宣紙,但也算是優質的紙了。”

“既然先生喜歡,這些您就先拿著用,回頭用完了,再來尋弟子,弟子再製作些。”葉瑜笑著回道。

葉童生也沒推辭,大方將其收下,他畢竟是葉瑜的啟蒙恩師,因此收得並不虧心。

除了自家留下用的和送人的,葉瑜還額外拿針線將一遝竹紙縫成一個本子送給葉父,可以在上麵記錄一些村裏的情況。

既然有了本子,為了方便書寫,葉瑜把炭筆也給折騰出來了,說起來製作炭筆要比造紙簡單得多,隻需要燒製柳樹的枝條就行了。

炭筆寫出來的字以黑色為主,夾雜赭褐色,用起來很是方便,葉父隻用了一次就喜歡上了,再也沒用過毛筆,如果非要挑出一個缺點的話,那就是沒有外殼,容易把手給染黑。

葉童生倒是看不太慣,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如今連科舉都沒了,何必再墨守成規。

——

葉瑜拿了個布包單獨出門,路上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是禮貌寒暄兩句。

一直走到褚緒風家門口,他看著牌匾抬手敲了敲門。

開門的是賈三,他見到葉瑜後立刻敞開門,笑眯眯地說:“快進來,少爺在屋裏。”

褚緒風此時正在屋裏練字,沒聽到外麵的聲音,葉瑜就想著等他寫完字再進去,便坐到院子裏的凳子上跟賈三他們聊天。

賈三正在洗山梨,洗完後隨手從一邊拿了張草紙擦手,“這草紙是真好用,我都不用洗毛巾了,擦完手後可以直接扔掉。”

葉瑜點點頭,道:“方便就好。”

他接過賈三遞過來的山梨慢慢啃著,咬一口就在嘴裏爆開汁來,有一種獨屬於水果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