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也就是分田值得好好說道說道,葉父定下來了日後新的分田製度,村子裏但凡滿了十二歲且具有葉家村(或者說日後冀望城)戶籍的孩童,不論男女皆可分到三畝荒地,要耕種的話隻需要自行開墾即可,要知道三畝田地上種出來的糧食已經足夠一個人一年的吃用。
但相應的,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缺點就是父母的田地在他們死亡後將有二分之一充公,剩下二分之一才會按照傳統進行分配,其實仔細一算,這也算不得壞消息,畢竟充公的二分之一並不多,而孩童們分到的三畝荒地就足以彌補缺口。
關於投奔者也有新的分田製度,他們會按照人頭分到一畝田,若是有足夠的貢獻,或者有足夠的積分去兌換戶籍,他們就可以享受落戶後的權利,分到三畝荒地。
這兩件事剛宣布出來,就引得村民們議論紛紛,但議論歸議論,卻沒有人不讚同,畢竟人人日後都會有孩子,說不上有人吃虧或者占便宜,硬說的話,村長家倒真是吃虧了。
日子就在村民們的討論中漸漸流逝,隨著日照時間變長,天氣逐漸轉暖,土地解凍,潺潺的春水流淌而過,翠綠的嫩芽兒便從枝頭冒出來,提醒眾人春天來了。
整個村子在春日來臨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解凍的田地,尤其是幾塊肥田,要看這些田有沒有被酸雨侵蝕,如果侵蝕了,侵蝕的程度如何,需不需要進行修複。
好在那場酸雨下得時間不長,再加上之後又下過幾場瓢潑大雨和鵝毛大雪,土裏的酸性物質被稀釋了,因此田地的情況還算不錯,隻需要把牲畜的糞便進行發酵後堆肥,然後施在地裏即可。
葉瑜家分到的田地同樣如此,葉父也不忙著商議正事了,還是得先春耕,他們家的田地自己種肯定是麻煩,但隻要用糧食雇人就簡單得多,其實雇的也就是褚緒風的護衛們,與其說是雇傭,不如說是幫忙,要不是葉瑜執意要給報酬,賈一他們是一點都不想要,主要是因為他們體格健壯,春耕的活在他們看來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沒幾天就能幹完。
褚緒風更是說:“我今年幾乎天天都在你家吃飯,他們來幫著春耕也是件正常事。”
賈一也附和道:“活又不重,沒幾天就能幹完,而且如今有牛,隻需要積分就能用一天,牛可是耕種的好夥計。”
他們既然這麼說,葉瑜無法,隻得跟葉母商議了下,這段時間讓他們到家裏吃飯。
因此接下來葉母便換著法做菜,什麼紅燒肉、酸菜豬肉粉條、豆角排骨之類的,都是大肉菜,平常日子裏做一道都夠了,如今卻天天做,吃得賈一他們滿嘴流油,到最後甚至所有人都胖了好幾斤。
堆肥、育種、耕種…
村子裏的田地上時時刻刻都能聽到「哞哞」的牛叫聲,但是租了牛的村民們卻並不會無休止的讓牛拉犁,而是中途會讓它們休息,喂它們吃飼料或者喝水,牛可以稱得上是村子裏最貴重的財產。
等所有事都做完的時候,已經到了四月初,天氣越發的炎熱起來,早上和晚上有些冷,但中午已經穿不住厚衣裳了,得換上薄衣,否則全身上下都會被汗浸透。
原本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