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話:偉大的文人(1 / 2)

黃帝以前是沒有文化人的,文化人的普遍標準是起碼要識字,那年月沒有那個“字”這個玩意,識字無從談起,就更說不上有文化人了。從今天的實際情況來看,山東人和陝西人如果各自說家鄉話的話,那基本上溝通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實在沒辦法想象在公元前26世紀的時候發跡於陝西附近的黃帝部落是怎麼跟控製山東的蚩尤部落溝通的。搞不好雙方語言不通也是打仗的一個重要原因。

倉頡是黃帝身邊的一個官員,那年月當官估計也沒什麼好的,無非是人民的公仆而已,不見得能有什麼好處。何況倉頡還就是一個倉庫保管員而已,每天的工作就是數數牲口的數目,食物的斤兩,很沒勁的一個職位。可問題是人家倉頡同誌就在這樣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可見,是金子真的是到哪裏都要發光的。

最初嘛,部落小,一個村子能有多少東西給你管?再說那時候生產力低下,憑個腦袋就足夠記得所有的家當了。可後來不行啦,黃帝的勢力越發擴張,地盤越來越多,倉庫裏進的戰利品啊上貢的禮物啊越來越多,那年月又沒有紙筆什麼的,再聰明的腦袋也記不下來啊,這樣倉頡就逐漸忙不過來了。由此可見倉頡也真是一個好同誌,作為黃帝從有熊村裏帶出來的老同誌了,在黃帝發跡之後不圖名不圖利,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做貢獻,也真是不容易。當然了,給領導管家的,自然要貼心的家鄉人才靠譜,這道理今天的領導幹部們也明白得很,你看所有單位小金庫把門的哪個不是老大的心腹啊?

倉頡也是個聰明人,廢話!能給領導當管家的能是笨蛋嗎?後來發現自己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了,腦子越來越不好使的時候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來計算庫存。他找到了不同顏色的繩子,代表不同的項目。比如黑色的繩子是豬,黃色的是穀子,白色的是女人……然後在不同顏色的繩子上打結表示數目,比如10個女人就在白繩子上打10個結,給領導彙報的時候還不用查資料,悄悄把手伸到腰間一摸繩子上的結就知道啦。可這招也逐漸不管用了,打了勝仗了,總要殺幾頭豬犒賞三軍吧,庫存減少了,那得在帳目上體現出來啊。倉頡老先生還得摸索著去解開繩子上的結,殺了一頭解一個。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打個結容易要解開可就難咯,不信你自個試試?不過這也難不倒倉頡同誌智慧的大腦,他又想了一個新招,他發動部落裏的小孩子都去海邊拾貝殼,他拿來穿在繩子上,有進項了就加貝殼,要支出就減少貝殼。這麼一來倒也不錯,一下子應付了好幾年。

黃帝一看,行啊,這小子不錯,這麼多玩意都叫他給管理得井井有條的,那就再給他加點碼吧。古往今來都是這個道理,能幹是吧?那再弄點活給你幹?還能幹是吧?那就再給你加點活……永無止境。於是倉頡開始管理整個部落的祭祀次數、狩獵的分配,人口的增減……倉頡開始從一個倉庫保管員兼出納正式成為了黃帝的大管家。

當了大管家之後,倉頡的頭轟的一下就大了,就算做牛做馬累死累活,自個用繩子把自個纏緊實了,自個拿貝殼把自個給埋了……也記不下來那麼多的項目啊。黃帝笑眯眯地看著倉頡:“你行滴……!”麵對領導這樣的信任和深情厚意,倉頡還有什麼話好說,隻得擦幹淚不要怕,抬頭挺胸做鬥誌昂揚狀:“我能!”倉頡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時候,某天在一個三岔路口遇到幾個老頭去打獵——汗一個!古代果然汙染少,大家的身體都很強壯,老頭?!打獵??!!一個老頭說走東邊,去打羚羊;一個老頭說走北邊,去打鹿群;一個老頭偏偏要向西,說要去打兩隻老虎——再汗一個!老虎!兩隻!!倉頡當時雖然還不是什麼文化人,但是也沾染上了後世文化人的壞毛病,就是不識五穀不事稼穡。老頭們爭吵得很激烈,一旁的倉頡卻看不明白了,小心翼翼地問他們:“老人家,你們怎麼知道哪條路上有什麼野獸的呢?”幾個老頭很鄙視地白了倉頡一眼:“你是當幹部的吧?”這下輪到倉頡汗了:“小有職務,不過也是苦出身啊。”老頭白了倉頡一眼:“長期從事行政工作,專業技能已經荒廢了吧?笨啊你,看腳印不就知道哪裏有什麼動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