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說裏陳立華老家是崖州島的,七十年代末說服大隊辦養殖場醬油廠,醬油廠因為做出的醬油味道好,規模迅速擴大,八十年代末大批企業公轉私,醬油廠也在其中,她由此成開啟了商業版圖。
名字不同,老家不同,所以林薇一直以為陳立華和明明是後來認識的,從來沒把這兩人聯係起來過。
但現在,陳八妹改了名字,落了戶籍……
林薇不由感慨,緣分這東西實在很奇妙!
第122章 上學
下旬趁著休息的時候, 林薇跟鄧湘雲還有陳八妹,不,現在應該叫陳立華了, 三人一起去了趟農業大隊,主要目的是為了看陳立華未來要住的房子。
關於未來的住所,陳立華有三個選項,一是住到知青點去,嗯, 崖縣雖然偏僻, 但也是有下鄉知青的, 不過農業大隊知青不多, 加起來就十來人, 男知青多點, 女知青就五個人。
因為知青點住房不夠,五名女知青擠在一個房間裏,睡的也是通鋪。如果陳立華住進去的話, 能再給她加一張床板,條件比較差, 但住進去不用出錢, 還能跟著知青們一起吃飯,這是優點。
二是租大隊書記家的房子,房租不會太貴, 一個月兩塊錢,陳立華能負擔得起。這樣的話她能住得寬鬆點,也能跟著大隊書記家人吃飯, 缺點是她畢竟是外人, 相處起來可能會尷尬。
三是買房, 能買的房子有兩間,一間是大隊書記家準備租給她的那間屋,能從側門給她開扇門,獨立出去,另一間是村裏寡婦的房子,同樣能給她單獨開一扇門。
前者房子的優勢是地段好,位於大隊中心,缺點是價格較貴,而且不願意過戶,大隊書記家勢大,周建海在崖縣的時候不會出問題,但萬一哪天他被調職或轉業,大隊書記會不會變臉就不太清楚了。
後者房子相對偏僻,但周邊也有人家,不至於被欺負也沒人知道,這房子好處也明顯,一是價錢便宜,二是主人家願意過戶,三則是對方孤兒寡母,就算以後周建海不在,陳立華能立起來的話也不至於被欺負。
於是比較起來,最先被一致排除的是買大隊書記家的房子,價格貴風險大,不值當。
而在剩下的三個選項中,周建海比較傾向於前兩個選項,在他看來,陳立華到了該結婚的年紀,買了房子也住不長久,沒必要。
鄧湘雲則覺得各有各的好處,雖然是農村房,但手裏有恒產總比手頭空空來得強。問題是陳立華能不能立起來,如果她立不起來,手裏有房子也沒用,倒不是多拿點錢。
得知鄧湘雲的擔憂後,林薇說:“我覺得你們可以問問她的意見,讓她自己做選擇。”
“讓她自己做選擇?”鄧湘雲怔住,“她還這麼小,哪能想得到這麼長遠。”
林薇不讚同她的觀點,說:“年紀小不代表沒主意,如果沒主意,她當初就不會跟著孩子們學認字,就算學了,也不一定能堅持下來,這姑娘啊,是個有韌勁的。”
在林薇看來,如果陳立華性格軟弱立不起來,她根本不會選擇離開周家,哪怕是為了不拖累表哥表嫂。
周家的生活多安逸啊,雖然是保姆,但小石頭快五歲了,性格也乖巧,帶起來很容易。她要做的,無非是一天三頓飯,兩三天做一次衛生。
在周家也沒人會欺負她,有周建海的庇佑,她不需要麵對外麵的風吹雨打。性格不夠堅韌的人,可不會輕易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