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為兒媳報仇(1 / 3)

籍田自古已有,乃是由天子帶頭耕種,寓有重視農耕之意。

自漢文帝時期,始設籍田令,隸屬於大司農,掌耕宗廟社稷之田。

地上產出用以祭祀宗廟之用。

曹昂覺得,遷徙百姓去往開封之後,要有大人物耕田作為表率,天底下最大的人物莫過於天子了。

既然天子把籍田都劃到開封,百姓們又有什麼不放心的。

聽了曹昂的話,劉寵微笑道:“曹公子這主意倒也是不錯,隻不過百姓也不是傻子。

你說那是籍田,那便是籍田了?

你又如何能讓百姓信服?”

曹昂擺了擺手道:“大王你隻要答應即可,至於我如何留下百姓,那是我自己的事。”

劉寵對曹昂蠻不在乎的樣子有些不悅,沉聲道:“那好,本王就下令給你遷去十萬百姓。

本王願意跟你打個賭,一個月之後,若這十萬人還剩一半未曾逃走,本王願再為你遷徙二十萬。

可是……”

曹昂接口道:“若一個月之後,百姓逃走過半,那我便不在河南折騰了。

我會老老實實退回兗州,把河南之地讓給大王。”

劉寵聽了心中大喜道:“一言為定。”

說著上前與曹昂三擊掌,算是立下了誓約。

接下來,駱俊代劉寵發下王命,遴選百姓往開封、中牟、新鄭、原武等地移民。

這幾個縣都處在河南的東邊,距離許都並不遠,所以更容易讓百姓們接受。

可是固然如此,這移民的王命一發出來,依然在陳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隻因但凡被選中的,都是新進搬來的農戶。

他們有許多人是攜家帶口,不遠千裏前來投奔陳國的,自然不願意馬上再被遷出去。

陳縣王宮大門,被百姓們圍的水泄不通。

他們哭天喊地,紛紛要求見駱俊。

麵對洶洶民意,駱俊隻得出來安撫。

他站在一塊高台上,高聲喊道:“鄉親們,鄉親們,請靜一靜,聽駱某一言。”

百姓們漸漸停止了哭喊,駱俊高聲道:“諸位能信任駱某,到我陳國來投奔,駱某與陳王皆感激不盡。

隻不過我陳國畢竟地界狹小,要養活這麼多人口,已然力不從心,凍死餓死之事已時有發生,這都是駱某之過。

如今把諸位遷往開封新鄭等地,並非是置諸位於不顧,那豫東平原沃野千裏,且水係發達,各種灌溉設施齊備,如今又荒無人煙,諸位隻需遷徙到那裏,隻要肯賣力氣,不出兩年,必然能過上有糧吃,有衣穿的好日子。”

“駱國相莫要唬我們,”有人高聲道:“我們之所以千裏迢迢前來投奔陳國,不正是因為陳國沒有戰亂,百姓們能夠苟活?

那開封新鄭一帶,沃野千裏是不假,可盜匪多如牛毛,恐怕比百姓還多,我們遷了去,就算有命種出糧食,也沒命吃啊。”

“沒錯,我們此前聽說國相愛民如子,對所有百姓一視同仁,所以才不遠千裏前來投奔,可是沒想到國相待人卻親疏有別,把新來的全部外遷,這好生令人寒心。”

“國相,老朽一家就是剛剛從新鄭遷來的,那裏是什麼樣子,老朽最清楚了,我們全家人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所以才商議拖家帶口搬來了陳國,可是國相怎能再把我們遷回去呢?”

……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訴苦,總之就是不願意搬遷。

駱俊站在高處,雙手虛壓,高聲道:“駱某知道諸位的難處,也知道諸位對開封新鄭等地之盜匪恐懼。

可是現在跟以前不同了,朝廷委任曹公子做河南尹,那曹公子麾下兵強馬壯,定能將那盜匪一掃而空。

沒有了匪患之憂,難道諸位還不願意遷往那裏麼?”

“曹公子能為百姓出頭?我們不信!”

“誰知道那曹公子是不是過路神仙,我們可不敢那全家人的性命做賭注。”

“既然曹公子做了河南尹,那就請曹公子先把盜匪清除之後再說吧。”

駱俊見百姓們依然不肯答應,心中便有些怒氣。

他知道,跟百姓們講道理是講不通的,有些時候必須要用一些強硬手段,於是聲音變得嚴厲道:“如今已近春耕時節,現在開始動遷,等到達開封新鄭之後不耽誤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