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應對之策(1 / 3)

曹昂跟隨那黃門官來到皇宮,隻見正有官員陸陸續續趕來,他們俱都神色凝重,看曹昂一眼之後低著頭匆匆進到大殿。

這時候,曹昂眼見司徒趙溫走了過來,連忙上前攔下他道:“趙世伯,他們這是怎麼了?

怎的諸公見到曹某就跟躲瘟疫一樣?”

“世侄啊,你難道沒有聽說袁術反了?”

趙溫把曹昂拉到一個牆角,背人小聲道。

“我也是剛剛聽說,”曹昂道。

“賢侄應該也知道,這袁術早有不臣之心,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早晚之事,倒也並非意外,”趙溫歎息道:“謀逆,自古以來都是第一大罪,袁術膽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朝廷定然要出兵鎮壓,故而陛下命楊太尉早已草擬好討逆詔書,隻等袁術公然行事之後,便將詔書明發天下,以配合曹公出兵平叛。”

“這有什麼不對麼?”

“世侄難道不知道,令尊並不同意出兵平叛?”

“這……”曹昂愣了愣神。

關於袁術之事,他跟父親還沒有交流過,所以並不明白父親意圖。

隻不過這幫朝臣們恐怕是覺得他們父子故意推諉,不願意出兵平叛,故而懷疑他們父子的忠心。

看來今天朝堂上,並不太平啊。

曹昂衝著趙溫拱了拱手道:“多謝趙世伯告知,多謝。”

趙溫看了看左右無人,連連擺著手道:“賢侄別說出去這是老夫所言,拜托了。”

說完便搖著衣袖大踏步離去。

曹昂看著趙溫離去的背影,苦笑著搖了搖頭,“這隻老狐狸,倒是誰都不得罪。”

隨即他進入了大殿。

隻見朝中諸臣已經都到了,其中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曹操站在最前麵。

這三公之中,雖說論地位司空居於最末尾,可事實上誰都清楚,司空曹操獨攬軍權,政權攬了一半,他才是朝中最有權勢之人。

待所有人都來齊之後,天子劉協在黃門侍郎的引領之下,來到丹犀之上坐定。

待眾公卿行禮之後,劉協麵色沉痛道:“那袁氏一門世食漢祿,他袁術亦受我漢室恩澤,方有今日,但其狼子野心,忘恩負義,竟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諸卿以為該如何應對?”

楊彪憤然道:“袁術狼心狗肺,背信棄義,世受國恩,不思報效,陛下應趁其立足未穩,立即發兵平叛才是。”

君臣二人當先定下了基調,朝中公卿頓時互相議論開來,現場如同開了鍋一般。

既然大家都秉持漢室正統,袁術建號,挑釁的正是劉協所代表漢室的權威,同時也是挑釁曹操的權威。

就算其他諸侯都可以坐等觀望,但是許都卻不能坐視不理。

所以大家議論時,不自覺的都在偷眼觀察曹操的舉動。

可是曹操卻神色自若的站在那裏,不悲不喜,一言不發,也不與他人討論。

這時候議郎金岐朗聲道:“不知曹司空聽聞袁術建號,有何感想?”

聽了這話,所有人都停止了議論,眼神全都盯向了曹操。

其實大家心裏也清楚,他們這幫人義憤填膺又有什麼用?最終還是要看曹操如何安排。

隻不過其他人礙於麵子,不好意思當麵責問,可這議郎金岐卻勇的很,竟然當麵問了出來。

曹操平靜的道:“袁術大逆不道,為世人所不齒。”

“既然如此,曹司空何時起兵征討?”金岐咄咄逼人道。

金岐今年不過四十來歲,其族兄就是當年被朝廷任命為兗州刺史的金尚。

可當時曹操已經平定黃巾軍,私自占據了兗州,並派人偽裝成流匪,襲擊了赴任的金尚。

金尚無奈,隻好投奔了袁術。

可是後來袁術稱帝時,要拜金尚為太尉,但是金尚誓死不從,終被被袁術所殺。

所以金岐對袁術恨之入骨,急切的鼓動朝廷發兵征討袁術。

曹操捋著胡須風輕雲淡的道:“金議郎之心,曹某感同身受。

隻不過如今我許都北有袁紹虎視眈眈,西有馬騰韓遂圖謀不軌,南有呂布劉表劉備等強敵環伺,若我率大軍前去征討袁術,這許都如何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