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習習,吹蕩著這個中秋八月天。天空中壓著層層烏雲,籠罩著整個大地。
一片枯葉隨風飄落在朱李莊一座農家院內。兩間極其簡陋的茅草屋,卻有一老一少盯著木樁發呆。
看了眼木樁,老者向少年擺手道:“去試試。”
那少年拱手稱是,跨步來到木樁前,雙腿紮成馬步狀,力聚丹田,大喝一聲,疾速出拳,擊打木樁。
“不行,這樣不行,出拳要有力度,要做到快、準、狠。”
“看好了,為師演練一遍。”
說著老者一瘸一拐的來到木樁前,雙腿卻很是麻利的分開,紮成馬步狀。雙手壓在腰間,大喝一聲。隨著一聲斷裂之聲,木樁則被從中間直接砸斷,而老者隻是用拳激發而已。
“看清楚了沒有,就是要這樣。如果換做是在戰場上,你不能一招殺死敵人,那麼你就有可能被敵人殺死。”老者雙拳收回,回手拍打著身上的木削,說道。
“是,師父,徒兒謹記!”
那少年正是趙武,這位老者是他的師父,名李保,是這李家河鄉唯一一名有著官階的退役軍人。
兩人結識還是在年初李保去趙家莊走親戚時,在村口遇見陪同齡孩子玩耍的趙武。中間聽到趙武說過一句話:“文貴武賤是嗎?那就從我開始吧。”
李保圍著這個半大的孩子,足足轉了三圈,他不相信這麼一個孩子會說出同齡人不敢想的事。
原因就在宋初國策,和宋朝一直奉行的態度。經過唐末和五代十國亂的宋朝,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武將遠不如文臣來的可靠。
故此,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刻意打壓武人。從北宋的最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到楊延昭、呼延讚等等著名武將;以及南宋聞名內外的忠義將軍嶽飛。
他們的結局,都是由一個武臣不可信換來的。不管這些個武將再怎麼努力,曆朝天子都奉行著一個道理,那就是文最多禍國,而武可以奪國。
當時李保就覺得這孩子不錯,也許是因為那句話的原因吧。已經四十多歲的李保,竟然湊到趙武麵前,向他詢問對當朝國策的看法。
不想趙武把他前世記憶裏的說出,立即引來李保的大拇指。隨後李保問他會武嗎?趙武嗬嗬笑道:“老人家您這是笑話我呢,我名字裏雖有武字,可家父是靠經商為生,根據現在的趨勢,想我將來高中首榜呢。”
“哦,誌氣不小嘛。”李保撇撇嘴,自覺沒趣,原來剛才那句話,也隻是隨意說說罷了。
“哎——”趙武長歎一聲:“可惜我對那些文詞不感冒,今學明忘。相比狀元,我還是喜歡橫刀立馬的將軍。”
他哪是對文詞不感冒啊,隻是他在後世學的是簡體字,到這不實用罷了。學了些日子,也頂多能把書信讀通順。
“哦。”李保雙眼閃過一絲精光:“可是朝廷的策略是文貴武賤啊,就是高宗朝的鄂王嶽飛,也不過是落得個風波亭罷了。”
誰知趙武冷冷一哼:“鄂王顧然英勇,可他太過愚忠。”
就這樣,兩人先是因一句話結識,又再因一個人而結為師徒。李保每日教授趙武他的畢生所學心得。
其實李保在戰場上,也不過是一個將軍而已,手下不過千餘人。不過他卻是大小戰鬥,也經曆了二十餘次。
本來以他的資曆,完全可以在受傷後,仍服役軍營,再不濟也可以轉為地方官。但壞就壞在,在北伐之始,他就站錯了隊伍。
韓乇胄的鐵杆支持者,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也不會被直接轉為剩員,也就是退役軍官。而且在俸祿上也不能享受到將官的待遇,而是和一個部的指揮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