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康年紀不過四十出頭,曾參加過開禧北伐。北伐失敗,韓乇胄被殺,原本一腔熱血的他,看北伐無望。心灰意冷之下,逃離了軍營,就在棗陽化名隱藏起來。
可這些年他卻一直沒有閑著,原本就是打鐵出身的他。認為北伐失敗,不光是指揮上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裝備不行。
從那以後,他就從各方麵查詢資料。原本隻認得幾個字的他,如今都快賽過秀才了。為了改良兵器和戰具,幾乎花盡了他的心血。
好不容易研究出一套輕甲,可卻得不到人賞識。今年他又帶著所繪圖紙和製出的樣品前往駐守棗陽的朝廷兵器作坊管事。
可人家一問他出身後,連看都沒看就給扔了出來。氣得他差點沒和那管事打起來,剛巧這一幕被路過的劉默看到。
一時興起,劉默伸手拉住了張康,直到現在劉默都想不明白,那天為什麼會多管閑事,而且最後竟然還拉著張康去喝酒。
兩人年齡相差可不止一半,從來都不拿正眼看毛頭孩子的張康,那天竟然就那麼糊裏糊塗的跟劉默一起喝酒去了。
席間,劉默向他詢問為何會與公門的人發生爭執,鬱鬱不得誌的張康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傾訴對象。再加上那天確實喝得有點多,就那麼一股腦的把心裏的憋屈都說給劉默聽,就連逃離軍營的事也說給了他聽。
劉默從軍也有幾個年頭,自然懂得兵甲器械,當下接過張康所繪製的圖紙,大呼叫好,並把他介紹給趙武認識。
原本就認為一支優秀的軍隊,必離不開一套精良裝備的趙武,從北地而回後,更是認清那是有多重要。這也是他為什麼隻挑兵甲和戰馬,而不專揀金銀原因。
可一套好的裝備,都是經過無數次戰爭方才鍛造出來。他趙武又對這方麵沒有接觸,而身邊的那些人,除了劉默情報精通,柳小怡屬於商業天才的那一種外。
就再也找不出一個離開軍隊能用的人才了。回來之後,著手組建第一營,期間也曾去過幾次鬼頭山上金軍留下的基地。也曾想過依靠後世記憶,打造出火炮和火槍出來。
但在絞盡腦汁後,他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對火藥可謂是一竅不通,就是大炮,也隻知道兩個輪子一杆鋼管,也知道炮彈是銅的。
可他卻搞不懂那些都是什麼原理,一個連自己都不明白的東西,更別說讓別人明白了。與其如此,倒不如訓練一支強軍,來得更實用。
從那之後,鬼頭山上那片秘密基地就變成了一座軍事訓練營,訓練著五十多名精英。別看隻有區區五十來人,卻是花費了數千兩白銀。從軍服到兵甲器械,無不都是最好最實用的。
當時劉默將張康帶給趙武,他手中那份圖紙,一下子就吸引著了趙武的眼球。那是一份連弩圖,有點類似諸葛連弩,但又比他還要輕巧、便捷。
而且比傳說中的諸葛連弩還多出四十矢箭,隻是他不知道這五十矢的諸葛連弩早已被大發明家馬鈞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但是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所以沒參加大量生產,後失傳。
張康所做也不能說是五十矢連弩的翻版,相比五十矢連弩他這體積相對改變很多,而且還改進了一些工序,使其能夠和常用箭羽相搭配。隻不過常用的箭羽在連弩上使用時,要拿刀稍稍加工一下,完全可以在戰時用作單兵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