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回來帶了不少北邊的新鮮事,還有幾件大事,最重要的就是蒙古開始攻擊西夏。就在今年西夏皇帝李遵頊聲稱不願做亡國奴,已把皇位讓給了太子李德旺。
李德旺一登基就開始大展抱負,力圖挽救西夏於敗亡之地。剛登基不久開始籌劃,借著蒙古主力西征未回,偷襲蒙古。
但消息泄露,蒙古留守主力得知後,就立即發兵,先發製人。隻不過蒙古留守力量有限,暫時還吃不下西夏。
相比關鵬,程知更是帶來了一個天雷,那就是金國皇帝完顏珣已經殯天,皇位由太子完顏守緒繼承,得知這個消息後,程知這才不分晝夜的趕回棗陽。
這兩個消息對趙武來說,都是一個新奇。兩國換不換皇帝,至少目前和自己還沒什麼關係。相比金國,趙武更是注重西夏,因為他清楚的記得西夏是在1227年亡國,具體怎麼亡的,倒不大清楚。
金國也是在宋理宗繼位十年之後亡國的好像,對於南宋的曆史不怎麼記得。但像這些大事記,挖空記憶,多少還是能夠想起點的,至少曾經看過類似的書籍。
從程知口中得知金國這位新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燈,至少依照他這一年來代父執政看來,此人也是一明君。
完顏守緒這一年來,到登基時,基本上算是穩住了朝臣,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已被他輕鬆駕馭。按程知所知道的信息,趙武覺摸著他應該會和宋和解,凝聚全國力量抵抗蒙古。如果真是這樣,就看朝廷什麼反應了。
依照他的想法,宋金和解可以,但不一定能夠達到同盟,共同抵抗蒙古。其原因從靖康之變就已定下,宋人已對金國恨之入骨。
但照大勢所趨,唯有和金國聯盟方能保證宋不會再被蒙古滅掉。可趙武回頭一想,自己現在不過是個知軍,手下也就三萬來人,這其中一大半都還是新兵蛋子。
朝廷正規作戰官軍就有五十多萬,而自己這點人放置其中,就和汪洋一葉小舟差不多。再說過上幾年任期滿,這三萬人也不是自己的了。
朝廷不為,但不代表趙武不為。他安排程知三人,讓他們三個想盡辦法,一定要打進兩國內部,在朝內安插自己人。
並著重要求趙宇,讓他挑選幾個得力人手,進入蒙古軍隊內部。並安排關鵬,無論付出多少代價,一定要再保幾年西夏。
隻要西夏不滅,方能和金國同時牽製著蒙古,使其不能脫身南下。這邊趙武送走了三人後,立即召來劉默、呂良、恭郎三人,向他們講述自己新得來的情報。
恭郎聽後卻不以為然,反道趙武想的太多,太遠。能做好眼前的事就可以了,下一任棗陽知軍也不知道是誰!
呂良聽後卻是深深的看向趙武,這個看似簡單的人,卻越來越讓人看不透了。打了權相的管家,卻沒有得到他的報複。
上麵有安撫大使趙方罩著,下麵趙武這招募的三萬人馬,好像都跟自己的差不多。朝廷從不過問關於這三軍人馬的事務。
就連京西路帥司也從不過問,而且朝廷好像還很看重這棗陽軍。三軍初建時,各式軍備都源源不斷的送入棗陽。
看似想法很簡單的趙武,每做出一步都會令人咋舌。造火弩槍、練新軍、改軍製,公田製、義務服役製、招兵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