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從熊鐵的加入,孟可鈺不得不換乘到後麵那輛馬車上去由一個年長的家丁駕車。而前麵那輛則有趙武、熊鐵、王鏞和一名家丁陪同。
五個男人幾乎年齡都差不多少,其中最小的就是王鏞,最大的是家丁馬寶,他二十六歲,比熊鐵還大上一歲,弟弟馬佑二十四歲。
兩人原是金國唐州人,可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大宋朝廷,父母雙亡後,馬寶更是日日都想回到朝廷的懷抱。
可先後潛逃幾次,都被邊境金軍給趕回了,也在數十次的越境中,兩人練就了麻利的身手。終於,金國偷襲棗陽,在棗陽保衛戰打的正濃時,兩人再次潛逃。
這一次兩人算是趁亂逃脫了金軍的國境。可剛一過境,就遇到金軍敗退,兩人逆流而上,剛看到大宋的旗幟,卻又被前來追擊金軍的宋軍給逮著了。
還好那次主將是元方,他這人根本不適合做軍人,心慈手軟的,看到滿臉灰垢的馬寶兄弟。元方一時心軟,沒有當下砍了他們的頭,送報戰功。
之後在押解的途中,剛巧遇到趙武率隊前來。而那馬寶看著這麼小的將軍,還以為是哪個大將的公子呢。
當下就大呼冤枉,趙武也是一時好奇,反正一夜激戰,人也疲憊了,金軍也是追不上了。就順道看看這大呼冤枉的俘虜。
幾句對答,趙武的直覺告訴他這兩人決計不會是奸細或者金軍士兵,當下就厚著臉皮找元方要來兩人。這兩個戰俘原本能換幾兩銀子的,但元方拗不過趙武的糾纏,最後就給了他。
趙武帶上兩人返回了李家河後,就將他們放走,而在這之前兩人也知道趙武隻是一個小小的部將。當下兩人一致決定要報答趙武的救命之恩,就這樣在兩人的堅持下,他們就成了趙武的家丁。
那日出軍衙時有四名家丁,趙武認為此一去京城不比棗陽,原想將家丁和婢女都遣散。但孟可鈺是一女流,而這兩個婢女又是孟宗政給她的嫁妝,故此沒有遣散。
但當趙武和馬寶兩兄弟說及此事時,兩人卻是鐵了心要跟隨趙武一輩子,任憑趙武怎麼驅趕都不離去。趙武無法,最後也隻能將兩人帶在身旁。
馬佑執意要讓趙武坐在車廂內,他們來趕馬兒,但趙武好不容易有此閑情,怎會錯過。爭執一番,最後五人將車棚給拆了,都坐在露天下,馬佑在前麵趕車,趙武三人則坐在後麵有說有笑好不快活。
這一路上看盡山川,王鏞竟然沒有一點初離家舍的那種憂傷。可能是小孩子心性使然,但隨著熊鐵的追問後得知。
原來在第一次征兵,王鏞就去應征過,可是因為是獨子沒有給通過,第二次他誆騙老爹和爺爺,又花言巧語從保長那裏騙來書證。
這不是獨子,年齡又符合,本打算到了征兵時間就去應征,可中間就出了那檔子事。從趙武揮劍斬殺張富貴那刻起,王鏞就暗暗發誓:“一定要當兵,當將軍,當大將軍,當大大將軍,要掃平世間不平事。”
從那以後王鏞每日給自己增加各式各樣的花招訓練,沒有名師指導,他卻獨自練就了一身力氣,十六歲的年紀就已經可以舉起二百多斤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