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0章 -少年強,則國盛!(1 / 2)

“軍校?”這詞聽著新鮮,楊太後還是第一次聽說,但她很快就明白了趙武的意思,肯定是要重新開辦武學。

“是的太後,以往武學隻對官員子孫開設,而那些人多又是紈絝子弟,他們要是真能夠為朝廷著想了,那倒稀奇了。”

楊太後點點頭:“繼續說下去。”

看楊太後有興趣聽下去,趙武覺得是該規劃一下了,說不定這軍校就能成為起家本錢呢。腦中飛快的轉動著,嘴也不能閑著:“朝廷重視文人,卻唯獨忽視了武人,雖說也置辦了武學,但現在的百姓,想要出頭,那就隻有學習文知。雖說提高了普遍的文化基礎,但卻降低了百姓的鬥誌。”

他這麼的嚴批朝廷重文輕武,其實趙武根本就沒去想後果會如何,他隻知道今日是不吐不快,也許過了這村就再沒這店了。所以才一股腦的把心裏的憋屈全部倒出,也許結果不如人意,可至少無悔。

趙武每說出一句,楊穀都會盯看一下楊太後的表情,如若有變動,他會立即喝住趙武。畢竟這是他的部下,趙武被責罰了,他這上司也逃脫不了幹係。

“如果說現在提高武將的位置,似乎有點不大可能,但卻可以鼓勵百姓的鬥誌。微臣的意見是,這新開軍校不對高官子弟開放。招收學員,全部都從百姓農村中挑取。有句話兒說的不錯‘少年強,則國盛!’隻要強壯了少年的鬥誌,才能真正的起到振興大宋的目的。也許一代不行,那就二代,三代,臣相信照此下去,他日我大宋將重振太祖之風。”

“放肆,祖宗之法豈容你這等小兒亂評。”楊穀再也聽不下去了,這些話要是被史彌遠那些人聽到,先不說他這郡王能不能保住,就是楊太後這,他也再沒臉來了。

太刻薄了,字字看似力捧朝廷和振興大宋,其實卻是在抨擊祖宗之法的不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當年太祖訂下的國策。

大宋朝廷也是照著這條國策,才得以延續至今,數百年間唐末的那種武將割據再無出現。也正因為壓製著武將,朝廷才沒被那些有心人謀取。

要不是按照太祖國策,開禧年間四川叛變,也不會得以平息。楊穀也是武將出身,雖明白這武將在朝中地位有多麼低劣,但他不得抹去這條國策帶來的安定繁榮。

“楊穀,吾明白你的擔憂,但這是家聚,外人豈能得知,還是先聽聽趙武怎麼說吧。”語氣還是那麼的平和,平和的讓楊穀都摸不著頭腦,跟隨太後也有幾十年了,像今天這麼親昵的態度,他還是首次見到。

“是。”楊穀並不是真的不想聽趙武把話說完,隻是他覺得要真等太後出言喝止,這事就要壞菜,這才出聲做了回壞人。

楊穀那一聲喝,也著實把處在夢幻中的趙武給喝醒了。回味一下剛才所講種種,怎覺背上有種涼颼颼的風感。

“繼續說下去吧,讓吾聽聽你的見解。”見趙武呆立不言,估計是被楊穀的話嚇到了,楊太後忙出言安慰。

趙武躬身道個是,眼神卻瞟向了一旁的楊穀,雙目相對,還沒品出味來,楊穀卻把頭扭向一側,不與趙武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