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2章 -政見之爭(1 / 2)

微風徐徐,給人一種寒意。臨安宰執史彌遠府中聚集著數十名在朝大員。他們有吏部、兵部、吏部、以及刑部的大佬。

還有被稱作‘三凶’的李知孝、梁成大、莫澤三個監察禦史。他們此刻都彙聚在史府書房,等候著當朝權相史彌遠的駕臨。

不多時,史彌遠在老管家朱福的帶領下快步來到了書房。眾人忙起身相迎,史彌遠一進來也不跟他們客套,走到上首徑自坐下。

“說說,真德秀、魏了翁、劉克莊這三人一直都對本相有所偏見。去年皇帝把奏章壓下,本相未多說什麼,可這幾人竟不思悔過,如今又聯名彈劾本相,是可忍孰不可忍。”

剛坐下,史彌遠就把桌子拍拍的嘩嘩作響,驚得房內眾人額頭滲出冷汗。本來去年以李知孝為首就帶頭彈劾過三人,可因皇帝把奏章壓下。

事後史彌遠因為趙武的關係,暫時沒把他們放在心上。後來真德秀自請下任到禮部侍郎,也辭去了國子監的國子正和國子監武學博士,下任到工部侍郎。

因為金國新任皇帝派出使者與宋和談,史彌遠親自處理此事。在這段日子,三人也對史彌遠的所作所為,沒再過問和阻礙。

本來史彌遠以為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朝局,不會再做什麼魯莽的事。誰曾想二月時,三人竟然交往甚密,如今又聯名上書彈劾史彌遠的種種劣跡。

對此,史彌遠覺得再不能容忍下去,特在今日召集他的心腹黨羽,商議三人的處置問題。這三人都是理學的支持者,先前隻是真德秀一人與史彌遠為敵,之後才有魏了翁、劉克莊兩人的參與。

理學產生於北宋,興盛於南宋。寧宗朝開禧元年(1205年)四月,寧宗采納韓侂胄的建議,崇嶽飛貶秦檜,追封嶽飛為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諡“謬醜”,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

韓乇胄雖極力打壓理學和主和派,但因他的倒台。史彌遠進相位後,對韓侂胄執行時罷斥宗室大臣趙汝愚,指理學為偽學罷逐理學家的做法加以糾正。

他去偽學禁,贈朱熹、複趙汝愚、呂祖謙等人官職,召林大中、樓鑰等故老十五人入朝,受到朝野的好評,拜為少保。

按說史彌遠極力支持理學,真德秀等理學傳人,應該對這個將理學解禁的人感恩戴德才對吧。可他卻忘記了一條,無論是何派係,但他們骨子裏都留著華夏血統。

真德秀真正和史彌遠爭執不下的時候,其實多為對金政策上。在去年金國派出使者與宋和談,商量聯盟事宜,真德秀是想趁機鏟除金國以報世仇。

而史彌遠卻奉行著一貫的政策,與金乞和。不管史彌遠怎麼想,在別人眼裏,他就是金國的哈巴狗。

雖說也有朝臣持有和史彌遠同一態度,但他們考慮的更多的是金亡宋寒。而史彌遠則考慮的不是這點,如果金國滅亡,勢必武將會再次登入朝堂。

武人勢大,到時他這個萬人唾罵的宰執還能活多久!再者就是一旁有金國相伴,他則可以繼續名正言順的執掌朝綱。

劉克莊是真德秀的學生,老師幹嘛,他自然是要跟隨著的。在江南這個朝廷,朝中百官多為理學派,但卻又各奉行不同的路線。

而真德秀三人則是同一條路線。在真德秀之前已有胡夢昱、洪谘夔兩位高官因與史彌遠一言不合,就被一貶到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