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0章 -大宋第一軍事學院(1 / 2)

寶慶二年五月,爭吵不停的軍校方案,終在理宗和滿朝文武的強勢下,史彌遠最後以失敗而終。經廷議,此次征兵,不再通過三衙和兵部以及樞密院。

兵源一改從前,全部學員都對外招募。條文規定:前來募軍者,不可為單親、單子或者已有兒女者。年齡也從從前的二十下調到十八,上限是二十五歲。

條文中特意明注一條:前來從軍者,不予刺字,不加入軍戶戶籍。也就是說,我從軍以後,但不代表子孫後代從此就要繼續從軍。而且從軍服役年限也有規定,最少是五年,五年之後,可自行選擇是否繼續從軍,還是複員。不再是一旦從軍,就一直戰死或者老到不能動為止。

為了避免有些人打著從軍的旗號,前來混取功名,條文裏還特定:凡來從軍者,上三代直屬親人沒有文官者方可,不過這裏也標注了,上兩代無武將官職家屬也可。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避免奸相插手控製新式軍校。

不過,在和史黨一派進行月餘的拉鋸戰後,軍校第一批擴招兵額隻被允許兩千人。而且在第一年時,朝廷不會支付新兵任何軍餉。

而且在史黨的攻勢下,理宗也被迫答應,軍校開支一年不可超過三十萬貫銅錢。這無疑是給新式軍校砸下了一記重磅炸彈。

三十萬貫銅錢,先不說兩千士兵的吃喝,以及訓練防具等物,就是正常的軍事裝備都無法完整配齊。可急於想掌握實權的理宗,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反過來卻把這個難題扔給了趙武。

理宗的這一想法,史彌遠不會看不透。為了讓理宗皇帝知難而退,史彌遠把三十萬貫銅錢分三次撥付給軍校,理由是東南澇災,戶部無錢。

第一次隻給予十萬貫,而且據說這還是百官省出來的。剩餘二十萬貫於秋收時,給予十萬,來年開春看情況再說剩餘的十萬貫。

理宗明知這是史彌遠作梗,卻也無可奈何。因為軍校一事,他已自登基以來,第一次和史彌遠公開鬧翻。現在的他知道,如果再有不慎,以史彌遠的能力,廢黜他都有可能。

所以在這件事上,他已經到了底線,不能再繼續出強了。而作為理宗的代言人,趙武,經過這件事後,真正的被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一下子成為了全國關注的人物。

不光史彌遠一黨緊緊盯著不放,就是在野士子,以及官商富紳,無不都是睜大了雙眼,緊緊盯瞧著這個敢於和當朝權相叫板的後生。

理宗要成立新式軍校,不管出於何種目的,不管訓練方式究竟對朝廷有無利益。史彌遠都不會放之任之。朝中原先以理學為一派,以清流為一派的朝臣,在這兩年的打壓下,已經不成大勢。

這樣的情況下,史彌遠豈會輕易聽之任之。經過一天的協商,最後決定由趙武擔任第一任院長,正三品武職。任命殿前司指揮使夏震的親屬夏全為第一任副院長,從三品武職。

原先隻是從五品的武職的夏全,因為相權和皇權的爭鬥,而獲利,一躍上升到從三品。此人不像夏震那樣,性情都寫於臉上。而他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攻心至上,要不也不會在此次爭鬥中獲得如此豐厚的利益。

先拋去他史黨的外衣,以及深沉的性格。他能被推選上來,不光隻靠取點小聰明小才智就能行的。此人才智雖不及史黨一號大才牟子才,卻也不會相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