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大內共有殿三十,堂三十三,齋四,樓七,閣二十,軒一,台六,觀一,亭九十。
大內分為外朝、內廷、東宮、學士院、宮後苑五個部分。外朝居於南部和西部,內廷偏東北,東宮居東南,學士院靠北門,宮後苑在北部,大體成前朝後寢格局。
宮城四周有皇城包圍,皇城的南門為麗正門,北門為和寧門,東部有東華門,西部隻有府後門。宮城有南北宮門與皇城南北門相對。
外朝建築有大慶殿、垂拱殿、後殿、端誠殿四組。大慶殿位於南宮門內,是大朝會場所,垂拱殿在大慶殿西側偏北,後殿在垂拱殿之北,端誠殿在後殿以東,其中垂拱殿為常朝殿宇,後殿為皇帝遇冬至、正旦等節日的齋宿之處。
而端誠殿則是一座多功能殿宇,作為明堂郊祀時稱“端誠”,策士唱名曰“集英”,宴對奉使曰“崇德”,武舉授官曰“講武”,隨時更換匾額。
內朝殿宇眾多,皇帝寢殿有福寧殿、勤政殿。另有嘉明殿為皇帝進膳之所。皇後寢殿為華殿、坤寧殿、慈元殿、仁明殿、受厘殿等。宮內還有皇帝與群臣議事的選德殿、舉行講學的崇政殿及藏書閣等。
東宮內既有太子讀書使用的宮殿如新益堂,寢殿彝齋,也有太後使用的慈寧殿,還有博雅樓、繡春堂等園林建築。
宮後苑在內朝西北,主要殿宇有翠寒堂、觀堂與淩虛樓、慶瑞殿及若幹亭榭。學士院在和寧門內。
垂拱殿內。
理宗皇帝正耐心的聽著臣工們的奏唱,其實這種每日例行的朝會,一點意思都沒。原因無他,因為現在的朝政完全是由史彌遠說的算,就算的皇帝,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
不過,今日朝臣們每日例行公事完畢後,皇帝卻並沒有立即讓董宋臣喊出退朝。理宗俯視滿朝文武,處於文官之首的史彌遠,處於武將之首的殿前司都指揮使夏震。
自從真德秀等理學大師被逐出朝廷後,在朝堂上就很少再聽到反對的聲音。就算偶爾有那麼幾個不長眼的,但也不會呱噪幾日,就會自動請辭。
皇帝不退朝,百官也不能退,就算是史彌遠,他還是不敢去觸碰這個底線。隻不過,這會史彌遠心裏犯嘀咕‘他從來都沒有過如此,難道今個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和史彌遠想法類似的還是有不少人,這會他們都緊緊盯著高高在上的理宗皇帝,眼神裏根本就沒有多少君臣的禮儀,就好像平等級一般,就那麼看著。
理宗皇帝也沒有讓他們等太久,在眾人狐疑的目光下,理宗皇帝很自然的拿起桌上一本奏章,翻開一頁,道:“昨個,揚州都統司送來一份奏章,想必諸位愛卿也都看過了吧。”
凡是武將上奏奏折,都將先經過樞密院,之後送到中書省,由中書省審閱後,再送進宮中交給皇帝,密奏除外。
所以這份明折,除了幾個必經的衙門外,史彌遠也是看過的。隻不過他對揚州都統司送來的奏折並沒留意太多,反正現在的朝政大事,不經他的批準,是根本就下達不到下麵的。
見朝臣沒有響應,理宗皇帝卻一點也不覺得尷尬,繼續說道:“揚州都統司都統製孟珙來奏說李全部聚兵十數萬,雖無法和官軍相比,但那也是一種威懾,嚴重危及到了揚州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