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由木板房、竹樓組成的匠戶村,舊貌換新顏了。寬闊的大道兩邊,一座座粉刷得雪白的房子,排列得整整齊齊,和中原地區常見的青磚大瓦房相比,別有一番情趣。
這些房子用紅磚砌牆和柱子,山中伐木做門窗,這些都是傳統建築技術;唯有屋頂改動大,是用木板、木條做骨架,用水泥敷塗的。台灣西海岸中部年平均風力超過五級,常有台風侵襲,瓦片顯然不適用,水泥、木架做的整體屋頂重達數噸,結構堅固能夠抵禦台風。
一座三室一廳的房子,約需要水泥萬斤、磚頭五千塊、石灰千斤,按照楚風的建材價格,不超過兩貫錢。至於勞動力更不是問題,左鄰右舍互相幫襯著,棒小夥子們忙上幾天,就把房子起好了。
這房子起的漂亮!紅磚水泥砌的牆縫筆直,和瓦房一樣的斜屋頂,不招風又不積雨,內外牆刷了雪白的石灰,看上去既幹淨、又亮堂。
人人上掛著笑容:這樣的房子,才像個家嘛!
士兵們的訓練更加積極、更加刻苦了。看著父母妻兒臉上的笑容,看著自家嶄新漂亮的房子,不需要任何說教任何宣傳,他們就明白了:保家衛國,自己要保護的家,就在琉球!
楚風偷偷樂了。
秦以軍功授田、軍功授爵,於是秦師戰不旋踵,六國不能擋其鋒,胡人不敢南下牧馬。
漢武之際,選用良家子為兵,“京中遊俠兒爭赴塞上”,於是有了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三千餘裏。
唐初,行府兵製,分發“授業田”,家屬生活無憂,士兵作戰自然勇猛頑強,故而唐軍陌刀所指,強盛的草原帝國頓時土崩瓦解,李世民成為牧民傳唱的“天可汗”。
到了宋代,不僅從思想從政治上重文輕武,而且把流氓小偷強盜土匪等等罪犯充軍,軍人的臉要刺上侮辱性的文字。這樣的軍隊,在麵對異族侵略的時候,往往一觸即潰。
而楚風漢軍的設立,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保一家一姓之天下,根據《與民約法》的表述,它不能被用於對內鎮壓,而是用於抵禦外侮,從源頭上講,它和後世的近代民族軍隊別無二致。
住進新房子的人們,還有兩個問題沒搞清楚。
其一,是為什麼村裏的路要修得這麼寬?與海岸平行的主幹道,足足有十丈寬,平行於主幹道的兩條路和垂直於它的三條支路,也有八丈寬,甚至連接支路的小巷子,都有四丈!
其二,是村東北角平整出的一大片空地,修起了三座巨大的宅院。
第一座已經初具規模了,有人說那是楚大人給自己修的宅子,可是大家去看過了,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房子,開間又大、窗子又寬,怎麼看都不像大宅院,畢竟臨安富人多,那些大海商的宅子大家也進過一次兩次的,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嘛!
直到掛上楚風親自題寫的牌匾,大家才知道它的用途。
“琉球小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十九世紀中期,普魯士在歐洲率先普及六年製小學義務教育。全員具備小學以上文化水平的普魯士軍隊,擁有高昂的士氣、嚴格的紀律、精準的軍事技術和近乎苛刻的訓練標準,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把不可一世的高盧雄雞打得滿地找牙。戰後,拿破侖三世退位,法蘭西第二帝國黯然謝幕;普王加冕稱帝,德意誌帝國浴火而生。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勒緊褲腰帶培養了上千萬名中學生。這些人中,有米高揚、卡拉什尼科夫和薩哈羅夫,於是就有了威震世界的米格式噴氣機、AK47自動步槍和千萬噸級氫彈。蘇聯從“一個扶木犁的農業國”到全球爭霸的紅色帝國,其基礎就建在這一千萬中學生的肩膀上。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美國大學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驚人高度。豐富的智力資源,大力推動甚至直接催生了矽穀、交互式圖形操作界麵、信息高速公路、虛擬經濟、模擬人工智能、基因科學、納米技術;平均大學本科以上的士官學曆,使下列新銳戰術從科幻變成現實:“高邊疆”、“網絡中心戰”、“無人攻擊平台”、“超視距精確打擊”……於是,一個空前的大帝國出現在人類視野中,它可以實現全球打擊、全球到達,它可以從地球的一麵向另一麵發動幾乎即時的精確打擊,它製定的技術標準被其他國家奉為圭壁,它利用貨幣杠杆輕易攫取別國數十年積累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