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章 契約精神(1 / 2)

在少年帶領下,楚風一行人找到了一群難民。

少年名叫蕭平,他全部的記憶中,隻有父親用血肉之軀擋住韃子屠刀時留下的那句話,“快,帶你母親和妹妹走!”

他帶著母親和妹妹,隨著大隊百姓逃進了山林,韃子搜山,像捕鳥兒一樣把山中百姓一一獵殺,但總有極少數人被幸運女神的光環照中,躲過了殺劫。

失去了至親之人,沒有糧食,沒有希望,在山林中靠著泉水和野果度過堅難的時日,與死亡的解脫相比,不知道這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有人變成了行屍走肉,有人呆坐在屍體堆中,有人抱著親人的屍身不願放棄,有人四處梭巡後投入了大海,但也有恢複過來的人,在一處避風的山坳暫時藏身。

蕭平的母親、妹妹就在這裏,所以他拿起了柴刀,守在山坳的入口。

漢軍士兵接替了他的工作,他們拿出幹糧,分發給山坳中可憐的人們,他們扶持著老幼婦孺,登上敏號帆船。這艘生命之舟,會把這些可憐人送往希望的彼岸。

經清點,幸存者隻有三百一十一人,這就是數萬百姓被屠戮後餘下的數字,幸好,他們基本上沒受傷,身體還算健康——老弱病殘早已死在敵人的屠刀下。

敏號帆船有二百多噸的載重量,去行朝朝貢時運載鹿肉鹽巴武器盔甲等大批貢品,回來則隻裝著幾箱子白銀,基本上是空載,運這點人綽綽有餘。楚風把難民們安排到貨艙,注意通風,並給他們提供了清潔的飲水和食物。

確認親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蕭平很快恢複過來,他上上下下的奔忙,協助漢軍管理難民們,替雙方做好溝通。就連一向沉默寡言的侯德祿,都豎起大拇指說了個“好!”

泉州至琉球一百二十多海裏,也就是多個小時的航程,第二天清晨,敏號回到了琉球。楚風命令漢軍騰出軍營,暫時安置這批難民。

楚風和所有看到錦田山慘劇的人一樣,變得沉默了,仿佛長大了許多,他捏著拳頭暗暗發誓:元韃子、蒲壽庚,我會讓你們這些畜生後悔生到這個世上!

漢軍士兵們不再嘻嘻哈哈,他們打水、燒火、蒸飯、炒菜,做著安置難民的工作,沉默的同時,不忘給被救的同胞們報以一個溫暖的微笑。

被救的百姓先洗了個暖洋洋的熱水澡,然後得到一份包括海魚、蔬菜和大米飯的早餐,最後在民政科長侯德富那兒登記。熱水澡、豐盛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同胞的微笑,讓難民們的靈魂又回到了軀殼中,看得出來,不少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古老的民族啊,畢竟你有綿延四千年的韌性。

侯大科長非常高興,因為他在難民中找到不少識字的人,這下子登記工作變輕鬆了。他已經想好了,要好好的招幾個科員,分擔自己的工作。

楚風打碎了他的美夢,“有學問的人必須補充到學校,承擔教學工作。曲海鏡將優先挑選人才,然後才能輪到政府機構。”

每人在登記後得到三貫銅錢的一年期無息貸款,楚風考慮過了,以兩三人組成一個家庭計算,這筆錢能用水泥、磚頭建造一所堅固美觀的房子,還能使他們堅持到自食其力的一天。至於親人被殺完的單身者,就更好解決了,孤兒安排到小學住讀,青壯年可以招募到各個工場,都有工人宿舍提供。

很快登記結果被呈到總督府的案頭,這批難民幾乎全是泉州城內外的居民,行業涵蓋三教九流,趕大車的、開染坊的、酒樓跑堂的小二、媒人牙婆、大廚子、生藥鋪夥計、皮匠、茶館說書先生、讀書士子、泥水匠、女繡工,甚至還有兩個*******張廣甫一見這份名單就興奮了,“楚大人,咱們可以把這些人按照行業組織起來,就像鐵廠、縫紉工坊那樣,辦幾個飯館、繡坊什麼的,必定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