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政府外麵,人聲鼎沸,來往人群穿梭如織,把這裏擠得水泄不通。每旬三、六、九日是財稅科申報納稅的日子,做生意的人來了不少。
琉球政府規定稅務申報一月一報,漏報、少報的一旦被查處,就是十倍罰款,其中三成獎勵給舉報人,兩成獎給承辦的稅務征管員。
這個政策使得琉球根本沒人敢偷稅漏稅,也沒有征管員肯通同作弊——幫商戶隱瞞稅收,得到的賄賂不可能超過稅收本身,且有被開除乃至判刑的危險,而查處則能得到兩倍的獎勵,沒人是傻子。
而且一旦得到舉報,原來負責這戶的征管員立刻停職,由其他征管員負責查處,更加杜絕了作弊的可能。人都是自私的,誰會為了同事而犯法,還要丟掉應交稅款兩倍的獎勵?
所以琉球人自覺納稅的積極性很高,填報稅單的時候,更是精打細算,唯恐被征管員們發現漏洞,罰上一大筆錢那就折財了。
當然征管員要想多征稅揣進自己腰包,同樣不可能。每個商戶繳稅後都得到了稅票,這個稅票一式兩份,除了商戶手上的,另一份交財稅科存底,任何人都有權隨時查閱自己繳稅的底單,若是底單和稅票不相符,好,你發財了,財稅科立刻十倍退賠差額,並向征管員追繳贓款、十倍罰款、乃至開除、坐牢。
楚風設計的琉球政權製度,每項都和征稅類似,處處以利益相製衡,並輔以雙向監督,征管員監督納稅商戶不偷漏稅,商戶監督征管員不貪汙,每一項監督都有巨大的利益驅動,舉報的收益遠遠大於犯罪所得,使各種腐敗行為沒有生存空間。
財稅科院子外的隊伍排了幾丈長,二嬸穿上新做的湖稠褂子,一搖三擺的走來,旁邊排隊的人和她打招呼:“喲,這不是洪家大姐嗎?今兒也到政府來登記繳稅?”
“我們大戶的稅收是許顯揚專管,上門征收的。”二嬸一臉得意,指指身後跟著的漢子,人們才注意到那人挑著擔子,擔子裏裝著杆秤和大大小小的木量鬥,“我是來核定量具的。”
旁人在財稅科排隊等著登記納稅,二嬸則帶著工人進了工商科的院子。
門房看了看擔子裏挑的東西,沒等她開口問,就指了指左邊的一間房子,那房子門上懸著塊木牌,寫著六個大字:“市製標準量具。”
室內,新任的工商科量具監監正駱醒忠,正坐在大桌子後麵百無聊賴。他是小山叢竹的士子,家在晉江鄉下,兵荒馬亂的,書也讀不下去了,回到鄉下守著父母和幾畝薄田,不想蒙元肆虐,鄉下也不能免,多有村舍被屠的消息傳來。
紛紛傳言琉球可以避難,正好就有船來接,駱醒忠一家人也跟著鄉親們逃到了琉球,他還暗笑,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如今是真的避居海外了。
按山海經中《海外南經》和《大荒南經》的說法,琉球島上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岐舌國、蜮民國,魑魅魍魎橫行,煙瘴蠻荒之地。哪知來了才曉得,這裏一切器物用度,與中土絲毫無異,原來是中原遺民所建、大宋朝廷冊封的海外番邦。
人民安居樂業、官員清正廉潔,真不啻世外桃源!就是為政者施政以法、行政以利,不以聖人之道教化人心,而以嚴刑苛法、重利誘惑來治理萬民,終究還是不如中原王化。
駱醒忠肩不能抬、手不能提,做農活是不行的,這琉球不開科舉,也考不了進士,正在鬱悶呢,就見總督府外放出了招賢榜。
中國曆朝曆代的讀書人,做官的***是無窮大,想想儒家的祖師爺吧,孔老夫子一輩子都是在跑官要官的崇高事業中渡過的。徒子徒孫們當然不會例外,駱醒忠見了招賢榜,喜出望外,當即跑去應征。
琉球的考試也怪,朝廷科舉都是考聖人之道,放在前朝李唐,也是考詩詞歌賦,琉球考的題目則是千奇百怪:
“同樣周長的三角形和圓形,哪個麵積大?”
“借錢三十貫,年利二成,利滾利,四年後本息合計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