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章 遠程火力(1 / 2)

打漁用的拖網,因為巨大,被人們稱為混天網。

海灘上,敏兒看著破了個大洞的網,心疼得直掉眼淚。琉球總共就兩張大網,都是阿娘領著縫紉工坊的姐姐、嬸兒們辛辛苦苦縫出來的,那個蛟龍真壞,一下子就把網扯破了,要補上,阿娘又得辛苦了。

兩女回到總督府,乘上四輪馬車,去鋼鐵廠找到楚風。

“蛟龍?世上哪兒會有蛟龍。”楚風眯著眼睛,利用光線檢視一根精鋼圓柱的表麵平滑度。

見楚哥哥不相信,敏兒急了:“蛟龍是常常見到的呀,噴著長長的水柱,一會兒在海麵上,一會兒又鑽到水下。出海打漁經常遇到,立馬就得避開呢,這次他們說沒來得及避開,被蛟龍鑽到網子裏……”

“會噴水,一會在海麵一會鑽下去,你說的是鯨魚吧!”

鋼鐵廠新考的三級技工沈煉在旁邊說:“是鯨魚。沿海老百姓也叫它蛟龍。”

楚風拍拍鋼柱子,“打鯨魚,就指望它了。”

敏兒圓睜著眼睛不敢相信:“用鋼柱打鯨魚?這是孫猴子的金箍棒嗎?”

楚風拍拍她的腦瓜子:“是用它鑄炮,拿大炮轟鯨魚。”

得到兵科長侯德富要求研發遠程武器的報告,楚風就在思考兩個問題:一,陸上遠程打擊力量。手榴彈投擲距離最遠不超過四十米,遠低於弓箭拋射距離,必須要有一種火力彌補這個差距。二,海上打擊力量。琉球的人數劣勢決定了它不可能和敵人作接舷肉搏,必須要有一種能擊沉敵艦的海上利器。

最初,鑄造火炮的惡劣名聲讓楚風想以弩機製勝——陸戰用床弩發射手榴彈,水戰發射動物油脂的燃燒彈。

結果雷洪講了床弩的製作過程:“冬天剖析弓幹,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諸材,寒冬時把弓臂置與弓匣之內定型,嚴冬極寒時修治外表。冬天剖析弓幹木理自然平滑細密;春天治角,自然潤澤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會糾結;秋天合攏諸材,白然緊密;寒冬定弓體,張弓就不會變形;嚴冬極寒時膠、漆完全幹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裝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這是《考工記》上說的製弓法,千年來,不管弓還是弩,都要這麼造才能用得久、射得遠。”

楚風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海戰的燃燒彈他還沒死心,可以利用拋石機發射嘛,弩弓主要是彈性弓臂費了老鼻子事,拋石機是杠杆結構,生產容易,反正剪式船開得快,隻有我打別人,沒有別人打我。

實驗結果再次讓他失望了,用植物油、動物油縱火的嚐試完全失敗。

菜油閃點超過攝氏三百度,豬油超過二百四十度,用火柴把油點燃都很不容易,即使點燃,它們也不會流到哪兒燒到哪兒,因為閃點高的油脂需要“燭芯效應”,簡單說,就是油本身不燃,加根棉紗什麼的才能點燃。

想想古代的油燈吧,點燃後是不是隻有燈芯燃燒,整盞油沒動靜?要用動植物油焚燒敵船,就得弄一大團棉紗沾滿油,點燃了扔過去,敵人長矛一撥弄下海就沒事了,達不到蔓延燃燒的效果。

不像汽油,閃點在零下五十度左右,用火一點就燃,還能浮在水上燒、在空氣中燒,威力大得很。可惜琉球顯然搞不到汽油,楚風沒學過開采石油,更不懂石油提煉技術,石油化工是個專門的學科。

大廚子用菜油豬油炒菜,可以翻炒的時候讓鍋裏冒火,試想若是汽油,他敢嗎?火燒赤壁,都是整船柴草淋上油脂去燒,對付數量比自己多得多的韃子水師,派人搖著火船往上衝顯然是自殺行為。

繞了一大圈,還是得回到火炮的套路上,這也是曆史發展的大方向,再過二十年,韃子朝廷會利用漢人工匠,造出世界曆史上第一門火炮:“元大德二年”銅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