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表妹救命(1 / 2)

零零碎碎割了一個多時辰,天色已近黃昏,蒲壽庚這個導元傾宋、殘害無辜的卑鄙小人終於一命嗚呼。百姓們終於出了一口惡氣,感念楚風發還親人團聚、懲辦蒲家逆黨的恩德,“楚總督高侯萬代”“楚大人百子千孫、福澤綿長”的呼聲響徹雲霄。

楚風本人早已不在校場上了,此刻和陸猛等人待在望海樓上吃飯呢。看蒲壽庚老狗被宰,雖然解氣,但嚴重影響食欲,他早早的就帶人到這裏來了,望海樓的廚子,手藝比軍中的炊事兵好得多了,可惜郡主小姑娘跑回秀王府不出來,去請她共進晚餐,人家回複:“父王薨,郡主當居喪三年,此時雖過百日,也隻能蔬食水飲,不可飲酒食肉。”

呃~沒想到這茬兒,人家老爹死了不到周年,在古代正是喪期呢。楚風有點小鬱悶,麾下的軍官則是興高采烈,飲酒吃肉劃拳猜枚,鬧了個不亦樂乎。

他們當然高興了,捉住蒲壽庚替錦田山死難百姓報了仇,這次出戰全是炮兵發威,步兵是跟在宋軍選鋒後麵進的南門,一路上走小路趕到蒲府,前後隻有幾個兵受傷,無一死亡,這樣戰績還不高興,什麼時候才高興呢?

打勝仗的琉球漢軍高興,報了仇的泉州百姓高興,番漢商人高興,但陸秀夫不高興。

“哼,長此以往,泉州人隻知琉球總督,不知有大宋天子矣!”和張世傑並肩,青衣小帽站在校場人群後麵的陸學士,一甩袖子往後便走,幾個平民打扮的親兵,趕緊左右散開護衛兩位大人。

征誅之權出於天子,不啟奏朝廷就擅專誅戮,無非是邀買人心罷了,楚某來曆不明,還需防他三分才好!陸秀夫邊走邊想,身邊的張世傑,臉色也很不好看。

陸秀夫這樣的想法,很正常。莫說楚風這樣一個海上藩國頭子,就是文天祥這樣的大宋狀元出身,一清二白的身世,因為去談判被伯顏扣押過一段時間,逃回來後行朝都不敢重用呢。文天祥幾次三番上書要來行朝供職,陳宜中和陸秀夫一再虛言推脫,隻讓他在外領兵,不許入朝,搞得這位天下皆知的大忠臣火冒三丈,寫信給陸秀夫:“詔令皆出諸公之口,豈得以遊詞相拒?”

無他,宋末的理學名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名臣們,太多口是心非的角色,留夢炎、方回之流不是一個兩個,竟有千千萬萬,平日三綱五常,臨難奴顏媚骨,這樣的人多了,行朝當道諸公,自然誰也不敢相信誰。宋末三忠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在後世被人們供在同一座廟裏頂禮膜拜,但在生前,他們的關係卻遠沒有神壇上那麼密切。

張世傑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左軍都統製陳寶來報,說為了逆賊蒲壽庚的財物,和琉球人鬧了起來,他差點被琉球人捅了個透明窟窿。

選鋒營入城後以逆賊家財為賞,這是戰前說好了的。楚某人在番漢商人家門口寫什麼“此係義民,諸軍不得入內”,哼哼,他當自己是誰?這些琉球人,眼睛裏還有沒有我這個大宋朝的樞密副使?

與此同時,海上行朝的皇帝禦舟,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陳宜中,邁著大步走進官艙,一臉喜色的稟道:“好叫官家、太後知道,我大宋王師克複泉州,待連夜整治行宮,明日兩宮便可棄舟登岸。”

小皇帝趙昰剛滿八歲,聞言大喜:“好啊,可以上陸了,母後,整整一年老在船上晃來晃去,兒臣頭都暈了。”

度宗皇帝的楊淑妃,現在的楊太妃,年紀不過二十五六歲,眉清目秀容貌甚是美麗,此時懷中抱著小皇帝,輕啟朱唇:“奴家女流,國事全憑陳先生處置。”

“時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與群臣語,猶自稱奴。”她苦心孤詣委屈自己,不過是希望文臣武將得了禮遇,更加勤於王事。十二歲幼年入宮的婦道人家,這也就是能做到的極限了。

陳宜中略一思忖,便道:“前線將士有功該賞。張世傑統兵有方,光複泉州,論功晉位太傅;琉球楚某、義軍陳吊眼、許夫人,俱該論功行賞。”

檢校少保、殿前指揮司司馬、保康安民討元使兼廣東西策大使蘇劉義聞言大驚,太傅雖然是正一品的官,不過是個虛銜,張樞密克複泉州的大功,怎麼可以拿個虛銜搪塞?便躬身奏道:“臣以為,太傅職份過高,將來還要恢複江南、揮兵北伐,那時便賞無可賞了。張世傑公忠體國,堪為樞密使,將來若有功勞,再加太傅也不為遲。”

陳宜中瞪了他一眼,這個蘇劉義是蘇東坡的第八代孫,與堂兄蘇李義同娶張世傑的長、次女,他自然要為老丈人說話了。太傅正一品,是虛銜,樞密使從一品,雖然低了半品,卻是掌管天下兵馬的實權,遠勝過太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