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章 離開泉州(1 / 2)

對抗演練的結果完全是一邊倒的。

陳吊眼使出了渾身本領,包括姑姑陳淑楨教授的南少林劍術,隻見他手上木棍捂得水潑不進,挑、打、撥、撇,以自己為三角陣型的最前端,擋住了琉球漢軍的步步進逼。

隨著漢軍整齊劃一的前進步伐,他的親兵要麼倒下,要麼節節退後,漢軍的長矛密密麻麻,根本無隙可乘,以陳吊眼的武功,也隻保得住自己,沒法衝破漢軍的隊形。

高台上的楚風看得一清二楚,陳吊眼本人還能苦苦支撐,但他兩邊的親兵卻被擊退、擊倒,漢軍兩翼前進,佘漢義軍的隊伍陣型也隨著變化,由最初的鈍角三角形變成直角,直角變成銳角,隻陳吊眼一人在尖端上死戰不退。

陳淑楨密如疾風驟雨的鼓點,倒好像是在給琉球漢軍助威。

“媽的,不打了,我們輸了!”陳吊眼氣惱的扔下手中木棍,怎麼回事嘛,若是捉對廝殺,他絕對確信能在三招內打倒對麵的任何一個人,但他們排成陣型後,自己每次想往前衝,前麵第一排正對的一條槍、左右各一條槍,第二排三條槍就全指著自己,擋開這根擋不開那根,就算使地趟刀滾過去,人家第三排還有一溜刀手等著呢!

這仗根本沒法打,武功再高也沒球用!

等他停了手,四下一看才發現,自己一百親兵還站著的隻有十多個了,而且都擠在自己身後,成狹窄的一溜,幾乎要排成豎列了,其他人都滿身沾滿石灰白點,表示他們被琉球人擊中了無數次,早已不剩下半條命;而對麵的漢軍呢,身上黑衣如墨染,偶爾有人軍服上帶個白點,也在肩頭、四肢等不致命的地方。

陳吊眼一臉沮喪的走到將台前,朝楚風單膝跪下,拱手道:“楚總督,俺陳吊眼服了!今後你說咋辦就咋辦!”

楚風暗笑,我琉球軍為全脫產大強度訓練加嚴格紀律塑造的近代軍隊,排成陣型正麵對抗一群剛拿起武器的老百姓,如果戰局不是一邊倒,那也不必去和韃子爭鋒了,自己滾回媽媽家吃奶吧。

裁汰老弱,十中選一,挑出了五千精兵,其他人全部解散回家。校場上,每一家人的長輩臨走前都囑咐了子弟:

“好好幹,別給咱紅石頭寨丟臉。”

“保大宋,滅韃虜,學嶽爺爺那般,精忠報國,不要怕死。為國死了,祖宗歡喜,若是貪生怕死投降韃虜,你爺爺祖祖在地下都睡不安穩。”

“兒啊,爹回去就替你做好靈牌,供到祠堂裏去,再讓你哥家小二承你的嗣,你也算有後了……”

淘汰下來的老弱婦女走了,他們甚至連路費都不需要,從泉州城回寨子,近的幾十裏,遠的幾百裏,就這麼扛起自己的東西,說說笑笑的走了。

留在東校場上的人,看起來整齊了許多,全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一個個黑黝黝、瘦精精的。

“集合!”楚風喊出口令的時候,差距立刻體現出來,漢軍邁著整齊的步伐,一隊隊走上校場,盔甲武器全是製式裝備,所有人保持沉默,一句話也不說。而佘漢義軍一開始根本沒反應過來什麼叫集合,等到漢軍排成整齊的隊列後,陳吊眼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聲呼喝著亂哄哄的手下:“排隊,列陣,怎麼搞的,快點!”

楚風搖搖頭,這些兵,本應經過至少一個月的訓練,才能勉強稱為軍隊的,但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文天祥在江西的局勢,表麵看來軍威大振,實際上危如累卵。從地理位置上看,贛南位於廣東福建之間,而又向北方突出,是最容易遭到敵人打擊的一環,而文天祥卻分兵攻打贛州吉州等堅城,一旦敵人鐵騎突進,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如果贛南不保,以南嶺、武夷山為前線,兩廣八閩台灣海南為後方的戰略意圖,必將成為一紙空文!

自己中學時候學過《正氣歌》,教輔材料上有個延伸閱讀,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八月份文天祥就會遭到致命打擊,在一個名字很怪,叫什麼呢,哦,“空坑”的地方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贛南局勢糜爛不可收拾。

現在已是七月二十日,時間不多了,必須在文天祥空坑大敗之前和他會師,才能挽回局勢!

楚風的第一條命令就是:“收拾隨身物品,扔掉鎧甲、武器,我隻給你們一個時辰,然後我們就要用五天時間跑到漳州!”

嘩,兵丁們喧嘩起來,就連陳淑楨都不敢相信:“楚總督,泉州到漳州陸路三百餘裏,五天趕到,每天行軍六十裏,這、這太強人所難了吧?以前我們行軍,每天從沒超過四十裏。還有,為什麼要扔掉鎧甲武器啊,您用船幫我們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