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雪瑤煎熬的湯藥,渾身熱滾滾的出了場汗,敏兒又給推拿按摩了一番,楚風神清氣爽,恢複了一大半。
中醫,中藥很神奇,效果很顯著嘛,為什麼後來競爭不贏西醫呢?要知道,在歐洲人以放學療法包打天下,感冒放血、發燒放血、頭疼放血、咳嗽放血連貧血也放血的時代,中醫已經使用上千種動物植物礦物原料,利用這些藥材的化學成分,係統而有效的治療人類疾病了。
大概也就是在十八十九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西醫開始全麵超越了中醫。外科技術、無影燈、顯微鏡、細菌學、X光照片、藥理化學,乃至後來的核磁共振、B超,幾千年永遠是“望聞問切”的中醫,自然被西醫甩到了後麵。
西醫與科學,特別是邏輯學和實驗方法結合,形成了嚴密的科學體係,另一方麵,中醫還在陰陽五行的學說裏繞圈子,非但被曾經隻知道放血的西醫超過,甚至被甩下了老大一段距離。
比如阿司匹林,近代最常見的西藥,化學名乙酰水楊酸,最初從水曲柳樹皮中發現,實際上中醫很早就用柳樹皮為產婦鎮痛,但一直不能明白究竟是那種成分發揮了效力,直到西方人從樹皮中分離出乙酰水楊酸。
青蒿素、紫杉醇、人參酐堿、維生素C……中醫中藥很早就利用了天然藥材中的這些成分,並用想象力為它們劃分陰陽、寒熱的屬性,並對應五髒的五行屬性——希臘人也有類似的做法,中國人有金木水火土,人家也有氣水火土,各大文明早期都有類似的世界觀,中國的五行學說不能說落後,也算不上先進。
近代原子理論、近代化學一發展,西醫不搞氣水火土了,不逮著人就放血了,於是發展出現代醫療體係。
中醫呢?還在金木水火土,當然會落伍。比如,青黴素治肺炎肺結核,青黴素的藥性是寒、是熱、是溫、是涼?中醫說治療肺結核要“滋陰降火,養肺固金”,請問青黴素是怎麼“滋陰降火,養肺固金”的?中醫隻好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出來。
西醫有辦法,拿個顯微鏡,培養皿裝著結核菌,滴點青黴素,顯微鏡下看得清清楚楚,結核菌死啦死啦。
滿清康熙皇帝得了瘧疾,中醫治療無效,傳教士獻上奎寧,即金雞納霜,用上就好了,否則這個大搞文字獄的家夥別說什麼向天再借五百年,再活半年都難。
然而如此神效的奎寧,不過是研磨南美洲金雞納樹的樹皮,人家傳教士可沒講這樹皮是寒是熱,怎麼暖胃寒克脾火之類的,就看到它治療瘧疾有效,OK,磨了做藥。
試想,若中國人先到南美,以中醫喜歡到處采集礦物、植物做藥的習慣,難道就不能發現奎寧?就怕按中醫理論給它栽上個藥性,再君臣佐使配一大堆藥,反而埋沒了這味特效藥。
中國人很早就知道在航海時攜帶蔬菜水果,或者黃豆來發豆芽,吃了防壞血病。老外到哥倫布、達珈瑪時候還不知道呢,一次遠航,壞血病叫船員們七七八八死掉一大堆。試想若中醫有了近代化學,豈不是早就發現了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