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朝會,民政部、工商部、財稅部聯合撰寫的《人口和土地問題綜合調查報告》,放到了大漢帝國皇帝的麵前。
從中央朝廷一杆通到鄉鎮,高效率的政府體係;
琉球學生和內地趕考士子相結合,既忠實執行中央命令,又能和地方實際相聯係的官員隊伍;
出自漢軍和佘漢義軍,規模龐大且強有力的警察武裝係統;
不征收農稅、不征集徭役,隻須在鄉鎮集市和關隘設置稅卡,對地主鄉紳沒有依賴性的工商財政;
縣法司坐鎮縣城,副法司帶巡回法庭到各鄉鎮辦案,毫不手軟的執行死刑、苦役刑和鞭刑——這五大條件,讓大漢的地方統治猶如一張鐵網,把它的國土牢牢的罩住,任何潛在的反對勢力,都無法在鐵網下存身。
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各項工作才能毫無掣阻的開展。
大半年前,地方上最緊要的工作就是賑濟戰爭災民和戰後重建,各級地方官猶如散財童子,把占城、琉球、日本等處運來的糧食,琉球出產的海鹽、鹹魚、鋼鐵工具,大把大把的撒出去,頓時讓大漢的統治,在老百姓的心中紮下了根。
到了秋收之後,堅壁清野時汙染的水井清掏了,被元軍燒毀的房屋重建了,補種的水稻收獲了……戰後重建告一段落,而隨著琉球呢絨棉布紡織工業的全麵展開,開發海南島的進度加快,招募工人和墾荒農民的工作成為了重中之重。
招收人員,首先必須讓這些人員有行動自由,而這個時代家庭勞動的奴仆、婢女,都是和東家簽了賣身契的,很多租種田地的佃戶,也和地主有人身依附關係,在遠離海岸的地方,他們被牢牢的綁在了鄉村,根本沒辦法響應招募。
那麼必須把奴婢佃戶和地主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轉變成雇傭關係,讓勞動力自由流動,進入市場,這就不可避免的和地主階級形成了嚴重衝突。
“皇上實行嚴刑峻法,以敲撲鞭笞天下,雖然短時間內收效明顯,微臣卻擔心將來為千夫所指”,民政部長鄭思肖有一顆仁厚的心,曾經以八罐茶葉買下三佛齊的大片土地,收容出海難民同胞,但在解放奴婢的問題上,他有不同看法。
文天祥聞言深有同感,點頭道:“大漢龍興瀛州,琉球本不毛之地,並無奴仆之說;然而中原故土,縉紳之家奴仆成群,絕非琉球彈丸之地可比。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吾皇所為,怕失了中原豪傑之心啊!以臣之見,佃戶之類可以任其自主,家中奴仆婢女,似乎沒必要管他。”
文天祥所說,實際上和大宋朝的舊製相差無幾,家庭奴仆是賣身給主人的,生產領域則開始從人身依附轉向自由雇工,這是宋朝商品經濟發達後的必然。
“文大人所言,下官有不同看法,自古以來,民心似鐵王法如爐,蒙元滅宋,難道蒙元比宋得民心?”李鶴軒總是迷信嚴刑峻法,他嗬嗬冷笑著說:“和咱們爭奪民心的,是分天下人為四等,叫漢人做第三等第四等奴隸的蒙元,咱們不需要做的太好,隻要比蒙古韃子好,民心就在我們這邊!”
文天祥聞言無話可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老話說了上千年,真的如此嗎?恐怕不見得,至少,大宋朝深仁厚澤,絕對比動輒屠城、把南方漢人當作四等奴隸的蒙元更加得民心,為什麼宋亡於元呢?
侯德富最近和文柳娘感情升溫,已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見未來老丈人吃癟,連忙和稀泥:“文大人說的沒錯,李大人也有道理。民心是要的,實力也重要,咱們需要人力,廢除賣身契,才能把婢女變成紡織工人、家仆佃戶變成墾荒農民。”
七部二司的官員,以匠戶係為一方,支持徹底深入的廢除奴隸,以故宋留用官員為一方,建議不要一刀切的廢除已經簽訂的賣身契。
楚風微微笑著,一直沒有發話。禦前會議上的爭論,並非普通的官場傾軋、意氣之爭,而是地主和資本家,兩個階級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