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通行鐵錢的四川地區,因為鐵錢實在太重、幣值太小,於是在人類史上首次出現了紙幣——交鈔。
發行兌換交鈔的機構,叫做交子行,商人可以在交子行將鐵錢和交子互相兌換,長途旅行期間就可以不必攜帶沉重的鐵錢,帶上幾張交鈔就行了。
商人得到方便,交子行則從兌換中抽取手續費,這個方式後來被朝廷官辦的紙幣“會子”接受,南宋鹹淳年間規定,會子每貫兌換銅錢七百七十文,以銅錢兌會子不收手續費,以會子兌銅錢則每貫收二十文“水火不到錢”。
而且,那時候除了專門放貸的商人之外,民辦交子行、官辦會子行是隻經營兌換業務,不發放貸款的,自然,商人們存款不但沒有利息,還要給保管費——有點像後世銀行收小額帳戶管理費,隻不過宋代的會子行是大小通吃。
所以商人們得知楚風的中央銀行不但不收取手續費,還要給存款利息的時候,都覺得匪夷所思。
人手費用、保管費用、房屋地皮,難道皇上的中央銀行,就是專門虧錢的嗎?
“我的皇帝女婿,可不能這麼幹呐!”保持淳樸本色的王李氏從椅子上跳起來,扯了扯楚風的袖子,以老嶽母的身份,苦口婆心的勸道:“這中央銀行,不是等著虧錢?別看是財稅部國庫的錢不心疼,將來國庫缺錢,還不得拿內庫貼補?”
“不會虧,絕對不會虧本!”楚風哈哈大笑著扶嶽母大人坐下,又親手把蓋碗茶遞到她手裏,才詳細的和各位商人解釋:“我那中央銀行,預備以七分年息從各位手中,從各地百姓手中吸收存款,以二成年息放給需要貸款的人,一來一去有一成三的利潤,就算存款總額留三分之一預備提取不能貸出去,也有六分多的毛利。”
“原來皇帝是要自己放羊羔兒息!”洪梅氏話剛說出口,就覺得有些不妥,那放羊羔兒息的色目奸商,各地百姓恨入骨髓,怎麼能和皇帝惠民善政相提並論呢?
要知道大元朝的色目商人放羊羔兒息,是十成年息,也就是每年翻一番;王安石王荊公當年行新法,有德政之稱,後世人認為若不折不扣落實,確能救民性命的青苗法,也是二成利息,但那是春秋兩季計息,超過四成的年息!
比起來,皇帝二成對民間貸款,真真是菩薩心腸了!
她趕緊訕訕的道:“啊呀,二嬸這張快嘴胡咧咧啥呢?色目奸商羊羔兒息是吃人不吐骨頭,皇上二成息是救人命的德政哩!”
祝季奢搖了搖頭:“救人命倒不至於,眼下的大漢,至不濟到工廠扛活,到碼頭背麻包,到礦井打工,一月收入盡夠一家人吃飯了。皇上此舉,當是為了小民小商謀利,欲使更多富商崛起吧?”
楚風讚賞的點了點頭,祝家累世經商,眼界確實非同尋常,一下子看出了銀行貸款的重要意義。
一個強盛健康的社會,必須有各階層向上流動的機會。如今的大漢,學文有科舉任官之途,學武有軍功晉階,惟商業在初期強力扶植數家富商之後,處於自發生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