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章 塵埃落定(1 / 3)

臨安府下轄餘杭、富陽、鹽官、錢塘等縣的諫議員選舉和諫議院設置工作步入了尾聲,其中錢塘縣的選戰最為激烈,若不是警察們嚴防死守,幾乎就要上演全武行的好戲了。

這天秋高氣爽,錢塘縣衙署前麵的廣場上擠得人山人海,識字的掂著腳尖伸長脖子往布告欄上看,認不得字的老粗則逮住一個長衫儒服的就拉著不放他走:“先生,勞煩您說一聲,這選出來的諫議老爺,都是哪些人呐?”

全縣選出的十一名諫議員,名單就貼在布告欄上,這天錢塘縣百姓到衙門口看榜,比故宋朝時候看殿試三甲跨馬遊街還熱鬧。

從古到今,都是天子設百官、百官牧萬民,哪兒有讓老百姓來選官的道理?——雖然諫議員並不是帝國官僚體係中的一員,但百姓們還是按照習慣認為諫議員就是官老爺,從選戰中候選人略帶諂媚的笑容和挨家挨戶承諾許願的過程中,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民貴,社稷次之,君最輕”:就連範老爺這樣大鬥進小鬥出的角色,也一改往日作風,修橋鋪路積德行善,以前見了苦哈哈們,他一張大胖冬瓜臉直仰到天上去,現在呢?那笑得是渾身肥肉上下亂顫,讓人疑心他要抖下二兩肥油來!

百姓選官,哪怕選的是沒有品級沒有實權沒有俸祿的縣級諫議員,也激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莊稼漢,也知道了看起來高高在上大漢帝國,原來離自己不遠,大漢帝國的公民,和老爺們的距離,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新嶄嶄的錢塘縣小學,沒有雕梁畫棟,卻有鋼筋水泥的堅固教室,沒有金雀屏風,卻有玻璃鑲的明亮透光的窗戶,沒有漢白玉石階和旁逸斜出的梅花,卻有廣闊平坦的三合土操場和花壇中迎風招展的五色菊花。

大漢帝國對各地學校建設隻有一條規定:凡某地學校沒有官署建設得好,該處地方官立刻就地免職!

供著菊花、蘭草的教師辦公室,陳設簡樸而大方,正值午飯後的中午時分,方秀才沒有像過去那樣踱到茶樓喝上一壺綠雲香片,而是留在這裏和同事們談天說地,因為今天是答案揭曉的日子。

牛先生翹著一蓬花白的胡子,點頭感歎道:“常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範某人在蒙元治下何等不堪,在我大漢天朝治下,卻像換了一個人,若是單看他如今的所作所為,當真稱得上大善人三個字。”

範老爺做善事,短短十來天怕不花出去上千兩銀子,就算臨安百姓天子腳下眼界大,也不由得嘖嘖讚歎。

“不過,範某人大約選不上罷?此人以往劣跡斑斑,市井中多有傳聞,想必是不會選上的。”方秀才搖頭晃腦,覺得不至於把過去聲名狼藉的範老爺選上諫議員,“陛下搞這麼個諫議院是為了體察民情監督官員,若是讓堂堂天子腳下選出個有汙點的諫議員,那成個什麼話!”

被方秀才一頓搶白,牛先生癟著嘴不說話,馬先生則喜笑顏開:“對,我可不看好範某人!相形之下,我寧願選崔世安崔老頭子。”

方秀才搖搖頭:“崔世安固然是窮苦莊戶人出身,能替窮人家說話,又是英烈遺屬……不過嘛,他目不識丁,如何議論政務得失,匡正地方官吏?”

範老爺和崔世安是當下錢塘縣的兩大熱門,這方秀才卻說他兩個都選不起,他到底支持誰呢?這下連馬先生也摸不著頭腦了。

還是教算術的楊先生解了圍:“二位,你們不知道吧?咱們方老師也參加選舉諫議員咧,隻不過不像那些市井之徒,又是敲鑼打鼓,又是擂台對罵,鬧得沸反盈天不成個體統!”

啊?牛先生和馬先生麵麵相覷,同事參選自己卻不知道,這也太那個啥了吧?牛先生登時麵紅過耳,訕訕的道:“方老師贖罪贖罪,我二人實在不知道,要是早知道,一定把票投給您。”

楊先生眼睛一轉,替兩位同事解嘲道:“秀才公大名在外,士林無不仰慕,此次得票不知道幾千幾萬,哪兒在乎您這一兩票啊!當然,我是把票投給方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