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章 信鴿(1 / 3)

正月初五,北方大地還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借著杭州灣的暖濕氣流臨安城已早早迎來了春的腳步,市麵上行人漸多,還不時有梳著衝天炮的倭人、長著大餅子臉的高麗人探頭探腦的走過——臨安,這座馬可.波羅筆下“宛如天堂般輝煌燦爛,美麗以致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城市,早在數百年前就是宋、高麗、東瀛三角貿易的中心,如今大漢帝國成為東方各國的宗主,他們更是抱著三分朝聖、七分敬畏的心情,到這裏來感受中央天朝的繁華與強盛。

茶樓裏,更是人聲鼎沸,隻不過不像街麵上的興盛、繁榮,這裏的人們臉上都帶著憤憤不平的神色。

“鄧光薦這家夥,七十多歲的年紀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幹這般大逆不道的罪過,還有半分人心肝麼?”諫議員崔世安抖著張報紙,雖然他大字不識一籮筐,可剛才方秀才把文章讀了一遍,這下可好,算是捅了馬蜂窩,崔老爺子登時氣得臉紅筋漲,太陽穴突突直跳,瞧那樣子,要是鄧光薦、楊璉真珈站在他麵前,準得被他活活撕了。

大漢報紙上披露了鄧光薦、楊璉真珈等人挾持故宋恭帝趙顯,企圖暗殺楚風奪取皇位的全部經過。

當年兒子替大宋朝賣命,抵抗蒙元犧牲在了戰場上,到謝太皇太後降元中間還有一年的時間,大宋朝非但沒有個說法啥的,該納的糧、該交的稅,也沒少一個銅子;倒是大漢皇帝,給兒子定了烈士,修了高高的紀念碑,還給自己這個烈士遺屬發撫恤錢……每當想起兒子在戰場上壯烈犧牲,到頭來謝太皇太後、全太後和顯皇帝卻不聲不響降了元韃子,崔世安就為兒子感到十二分的不值,十二分的委屈。

“憑什麼?”崔世安氣憤的揮動著手臂,“他們要降元,就把咱們臨安千千萬萬老百姓扔給了韃子兵,大漢打走了韃子、收複了臨安,救了咱們闔城百姓,他都降元做了俘虜的,憑什麼回來,又有什麼臉回來搶皇位!?”

是啊,是啊,茶客們連連點頭,就算沒崔世安那麼激動,但他們對大宋朝甩下百姓,在臨安沒做什麼抵抗,謝太後一夥降元、行朝一夥出海,平白把百姓們甩給韃子兵這事,心頭都是有那麼幾分怨氣的。

“還是大漢皇帝的新儒學說得好,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方秀才搖頭晃腦的說了些四言八句,發現四周靜悄悄的一片,人們都睜著雙眼睛怔怔的看著自己,這才發覺這是茶館,不是國文課堂上背書。

他不好意思的幹笑兩聲,換做白話道:“所謂君王受的天命,就是百姓納稅,君王用來養官、養軍隊,保護百姓。如故宋謝太皇太後那樣,收了咱們的稅、征了咱們的糧,還押了咱們的兄弟、兒孫去當兵,到頭來他們卻一降了之,把咱們扔到韃虜虎口裏,則百姓交稅、納糧、當兵為的什麼?”

茶客們聞言都點頭道:“對對對,像大漢皇帝這樣,勤政愛民、承天受命的君王,才是真龍天子哩!如今真龍天子出世,韃虜忽必烈就一日不如一日了,鄧光薦卻巴巴的把江北萬裏山河送到韃子手裏,真個無恥!”

碼頭上算帳的龐師爺,也把折扇一拍:“故宋朝廷太也不堪,有張世傑、文天祥這般忠臣良將也不會用,隻曉得用那賈似道、巫忠、丁大全,還有更早的韓侂胄、秦檜、張邦昌、劉豫,焉能不亡?”

然而也有老派、厚道的人搖搖頭,遲疑著說:“這報紙上寫的,也不見得就是真的,大宋朝畢竟深仁厚澤三百餘年……”

方秀才冷笑一聲,把報紙抖得嘩嘩響,聲音也咄咄逼人,和他爭論起來:“第一,報紙上絕對沒胡說,您沒看這下麵,故宋直學士院、左丞相陸秀夫,故宋近枝宗室趙孟頫寫的譴責書,對了,要是這兩位您還信不過,報紙背麵還有故宋末帝趙昺和楊太後寫給大漢皇帝的感謝信——那鄧光薦喪心病狂,為了推顯皇帝即位,連海上行朝的末帝趙昺都當作攔路石呢!”

宋末三傑之一、與文天祥張世傑其名的陸秀夫,以孤介清高聞名於世,並發誓一輩子隻做教書育人的老師,不再出仕為官,他的話,誰能反駁?更別提還有深入北元虎穴的大英雄趙孟頫,以及楊太後和故宋末帝母子的聲明了!

臨安人天天看著上麵這些人的車轎來來往往,前天當街發生刺殺案之後,皇帝楚風還按照原計劃在趙昺府上盤桓了半日,飲酒賞景後一行人又到不遠處的嶽王廟拜祭,這是臨安百姓看得清清楚楚的,什麼“趙昺母子被逼無奈寫下感謝信”、“譴責書並非陸秀夫親筆”這種話,提都不要提!

“看,這上麵寫得清清楚楚,”方秀才念著故宋楊太後和末帝趙昺的聲明書:“謝太皇太後降元,行朝出海逃亡,是自棄大宋三百年江山也,至崖山之敗已山窮水盡,幸蒙大漢皇帝搭救,此莫大之恩……今日大漢國土,每一寸皆為皇帝率漢軍官兵流血犧牲而收複,宋室傾覆於蒙元,而華夏重光於大漢,此公論也,今後再有所謂反漢複宋者,非為我故宋社稷,而為其狼子野心,其心可誅!我故宋宗室當效故秀王趙與檡、宗子趙孟頫,效忠大漢、掃清胡虜,盡忠盡節……”

“對嘛!”龐師爺微笑著,習慣的搖了搖折扇,盡管天氣一點也不熱,人們還穿著夾襖。“楊太後說得明明白白,不是俺們百姓拋棄了大宋,是大宋不要咱們百姓了,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如今是大漢從韃子手裏救了咱們,咱們當然做大漢的百姓嘛!像鄧光薦這樣,為了逼著咱重新做回大宋百姓,還要和蒙元簽訂協議,稱臣納貢、割江北萬裏江山給北元,這不是漢奸麼?”

“什麼,長江以北都割給韃子!!!”一位擠在後麵的茶客,大概是後來的,聽得這句立馬怒吼起來:“我操他鄧光薦辣塊媽媽的!老卵殺雞的嚼蛆……”

眾人抬眼看去,這人一身商賈打扮,滿嘴罵人的揚州土話,毫無疑問,是提早來到臨安府,準備明前、雨前收購西湖龍井的揚州茶商。

這揚州府在長江以北,要是按鄧光薦的辦法,不是割給蒙元韃子了嗎?稱臣、納貢、割江北,稱臣是皇上家自己的事情,於臨安百姓無關,納貢,大宋朝過去幾百年間納貢也納得習慣了,割江北,對一般臨安百姓的生活而言,威脅似乎還沒有迫在眉睫,所以他們還能心平氣和的討論——當然,他們已氣憤難平,但和這揚州茶商比起來,足可算得“心平氣和”了!

聽說要把家鄉揚州府割給蒙元,那茶商一跳八尺高,把鄧光薦祖宗十八代罵了個狗血淋頭!

當然,這樣的罵聲,隨著商隊和郵政驛站把報紙傳遞到河洛中原、燕雲河北,早在九泉的鄧光薦如果聽見,隻怕要被活活罵醒……

臨安新宋皇宮中,楚風聽了情報司、保安司最近幾天的輿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