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章 上盧溝一望,正紅日、破霜寒(1 / 3)

見到久違的大都城垣出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上,一代天驕忽必烈的心頭,幾分唏噓,幾分感慨。

十六年前,剛剛登上蒙古大汗寶座的忽必烈,野心勃勃的想混一宇內,他讓有帝王師之才的劉秉中負責營建蒼天之主所居的“汗八裏”,劉秉中沒有辜負他的期待,借助漢地的豐沛人力、財力,馬可.波羅口中“猶如眾神所居之奧林匹斯山,精美猶勝巴比倫空中花園”的輝煌之城,終於矗立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上。

忽必烈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登上光天殿禦座的情形,他身穿綃金織就的質孫服,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的巔峰,他的身後,怯薛親衛按刀侍立,他的麵前,蒙漢色目群臣匍匐。

蒙古大汗、大元皇帝,前者讓忽必烈將上帝之鞭的柄牢牢握於掌中,後者則是傳承四千年的中央天朝之正朔,完美的雙重權力之巔嗬,全世界任何蘇丹、國王、皇帝和教宗都無法望其項背!

數十萬人組成的“站赤”驛站,飛馬將他的命令傳遞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沒有任何人敢於違抗;他擁有強大的軍隊,那支軍隊被歐洲人驚恐的稱作“上帝之鞭”,所有已知世界的任何武力,都無法與它相提並論!

那時候的忽必烈雄心萬丈,他治下帝國的疆域,超越了史上的一切偉大帝國,巴比倫、亞述、埃及、赫梯、波斯、馬其頓、羅馬,從古到今人類史上任何已知的帝國都無法與它比肩。

帝國的赫赫武功,在忽必烈心中早已達到了“秦皇漢武稱兵窮,拍手一笑兒戲同”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對巔峰:一萬五千名戰力驚人的怯薛軍對大汗忠心耿耿,他們的彎刀寒光閃閃所向披靡,他們傾瀉箭雨就能如烏雲遮蔽太陽,還有如沙粒般眾多的軍隊,如群星般閃耀的將軍,隨時聽候他的命令,把反抗者通通的屠殺幹淨。

從東海之上的高麗到極西的多瑙河畔,從冰雪覆蓋的俄羅斯到黃沙漫漫的巴格達,無數民族震怖於蒙古帝國的赫赫兵威,顫栗著拜倒於大汗的腳下,親吻他腳下的塵泥,以第三第四等奴隸的身份苟且偷生。

選擇做蒙古大汗的敵人,無疑要有非比尋常的勇氣,或者在拜伏於大汗腳下的人看來,簡直就是非比尋常的愚蠢,因為那簡直就是百分之百通往死亡的道路,絕無幸免。

不是嗎?金哀宗完顏守緒、大夏末帝李晛、阿拉伯帝國的哈裏發、花拉子模的摩訶末、基輔羅斯大公……這些強大的君主和他們稱雄一時的帝國,在上帝之鞭麵前簡直就像紙紮泥塑似的不堪一擊!

做蒙古大汗的敵人,顯然是痛苦而且毫無勝利希望的,可偏偏有許多“蠢人”、“笨人”前赴後繼的投入戰鬥,用鮮血和生命來守護某些東西,來證明某些東西。

世界征服者的鐵蹄,在他們麵前也不得不停下來,甚至在釣魚城下,一代天驕蒙哥大汗也不免折戟沉沙:李庭芝、張鈺、陳文龍、趙與檡……即便是失敗,他們絕不會像摩訶末那樣倉惶逃命,或者像西夏末帝李晛那樣跪地乞命,而是昂首挺胸的走向死亡。

但如果沒有崛起於海東荒島的大漢,他們所付出的犧牲,固然成為民族精神的結晶,現實中卻無力阻擋華夏陸沉,炎黃子孫淪為第三等、第四等的奴隸,在黑暗中掙紮八十年之久,光明才會重新普照這片大地。

“楚風,大漢!”忽必烈咬牙切齒,臉龐上的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著。

在這兩個可怕的名字出現之前,即便是堅固無匹的釣魚城,也被圍困而無力抗拒大元征服的腳步,即便是忠勇如李庭芝,也兵敗身死,即便馬步軍戰術高明如張世傑,也錯誤被放到水軍指揮位置上,遂有焦山、崖山之敗……

當這兩個名字傳到忽必烈的耳中之後,一切都變了,勝利是那麼的渺茫而不可捉摸,每當捷報頻傳,即將取勝之時,或日食、或海上運兵、或趁天文大潮越江、或以熱氣球封鎖,總是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

張弘範、伯顏、唆都、塔出,閃爍著燦爛光華的將星紛紛隕落,探馬赤軍、蒙古軍、怯薛軍、鞏昌軍,如恒河沙數的精兵化作戰場上的一抔白骨,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國,在接連不斷的打擊下不得不離開大都,退回草原腹地。

難道注定楚風是我今生的克星?夜半無人之時,忽必烈也曾困惑的昂首詢問長生天,但靜謐的天空沒有任何回應。

“不!我是蒙古大汗、大元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蒼天之下所有土地和民族的惟一主人,長生天眷顧的一代天驕!”

忽必烈呐喊著,他要用行動來證實,漢元兩位皇帝,隻有一位是真龍天子。

接到了六盤山大營用海冬青傳來的軍報,忽必烈還有兩個選擇:穩當點便是退守漠北,和後世末代元順帝一樣,以北元汗廷與中原政權長期對峙,之前的突厥、匈奴也都是走的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