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敵人最好對付?
答案是:四分五裂。
所以忽必烈這個蒙古帝國的最強者、雖有爭議但惟一坐上大汗寶座的人,“幸運”的從漢地回到了哈喇和林,不過他麾下最有力的大將,南征伐宋之戰立下赫赫殊勳,與伯顏並列的阿術平章,以及大元朝的第一順位繼承者皇太孫鐵穆耳,已被漢軍斬於陣前,軍事上的空前失敗、失去繼承人必將帶來的政治混亂,都嚴重的削弱了他對蒙古帝國的掌控力。
如果說之前忽必烈的汗位雖被質疑,但僅從“偽汗”二字也可見各大汗國承認其實際掌控大汗寶位的現實,隻不過這個大汗是“偽”的罷了,亦可看出大元朝以宗主國身份力壓其他四大汗國的形勢;那麼漢元之戰結束後,忽必烈的精兵良將損失殆盡,經製軍隊僅剩下了敗逃回漠北的三四個萬人隊而已,再也無法對蒙古帝國內部的其他勢力構成壓倒性優勢。
為了盡可能的削弱忽必烈這個蒙古帝國內部最強大的勢力,阿術平章和鐵穆耳皇太孫必須死;為了讓占據三千萬平方公裏土地,而大漢帝國還沒有做好全麵占領準備的蒙古帝國維持四分五裂的局麵,金帳汗忙哥帖木兒和伊兒汗阿魯渾則必須放走,同樣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兩位汗王屁滾尿流的回到了漠北。
從涇河戰役勝利,多米諾骨牌被推倒第一張開始,大漢帝國在戰略上就占據了完全的主動,其後的戰事更多體現了陰謀和政治策略,楚風精準的控製著漢軍的進退取舍,完成了被後世無數方家嗟歎的巔峰之作:
偽汗忽必烈失去了全部漢地和幾乎所有能征慣戰的兵將,僅僅剩下了蒙古草原本部和區區數萬兵馬,完全喪失了壓製其餘汗王的實力,同時忙哥帖木兒、阿魯渾和海都不約而同的遭受了嚴重損失,其中猶以一貫支持忽必烈的阿魯渾損失最大——他很有可能丟失伊兒汗國老窩,成為無根之浮萍。
除了伊兒汗,各大汗國的根基沒有受什麼損失,和僅僅擁有草原本部的忽必烈正好分庭抗禮;短時間內軍隊潰敗兵力嚴重下降,又使得任意一位汗王都不可能推翻忽必烈完成統一蒙古帝國的宏圖偉業。
分裂-平衡的戰略,被楚風和他麾下的陰謀家們玩到了極致,在未來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蒙古帝國這個華夏最危險的敵人必然陷入群龍無首、紛爭不休的局麵,而大漢帝國正好在這個時間窗口內完成全部的準備工作,以便楚風親手用火槍火炮打破他自己設計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擊敗阿魯渾、忙哥帖木兒的遼東戰役後期,東蒙古草原南緣、落馬河畔的月息部,給了兩位北逃汗王意料之外的一擊,這個草原上不斷被巴鄰、弘吉剌等大部族排擠的中小部族,全然倒向了大漢帝國的懷抱。
“長生天,長生天!”哈喇和林,蒙古聖城,成吉思汗鐵木真龍興之地,光線幽深的黃金大帳中,忽必烈悲憤欲絕的仰天大叫,全然失去了一代天驕的威嚴和氣度。
他不害怕鐵穆耳的死亡,大元朝的皇子皇孫們很多,當下之急是盡快確定新的繼承人,以安定蠢蠢欲動的兒孫們,免得他們去和漠北諸王勾勾搭搭。
他也不害怕失去了漢地,相形之下,當年鐵木真起兵之時連十分之一個蒙古草原都沒有到手,橫空出世的世界征服者們,還不是創建了空前龐大的帝國。
他甚至不害怕四大汗國覬覦著大汗寶座的那些家夥,海都滾回了中亞老家,一時半會兒恢複不了元氣,就算真有什麼舉動,海都年年兵叩杭愛山,早已和他結下冤仇的漠北諸王絕不會坐視不管;忙哥帖木兒呢,他是術赤的後代,那個孛兒帖被塔塔爾人擄去生下的野種,重視正統黃金家族血脈的漠北諸王絕不會接受一個野種的後代成為蒙古大汗;伊兒汗阿魯渾。則是大元朝最穩固的支持者之一,而且目前波斯人起義燒得他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回波斯,對汗位根本連過問一下的興趣都沒有了。
惟有月息部的“背叛”,讓忽必烈感到了深深的寒意,因為,這是第一個不因汗位之爭而倒向大漢帝國的蒙古部族!
乃顏,勢都兒,哈丹,將來或許還會其他人和大漢帝國聯合,但他們的目的很明確,蒙古帝國的大汗之位——汗位之爭好辦,這本來就是爭搶權力和利益的鬥爭,鬥爭的主線從蒙古帝國建立的那一刻,不,上溯到鮮卑、柔然、突厥、匈奴,草原民族內部的汗位之爭就從來沒有斷絕過,忽必烈相信,在這種傳統的競爭中,合從連衡、縱橫捭闔,自己總能占據優勢,將汗位牢牢的握於掌中。
月息部的“背叛”,則開啟了另外一種模式,完全不涉及汗位之爭,而是因為貿易、征稅、貢獻兵餉等問題,拋棄了他們已效忠近百年的蒙古帝國,幾乎毫無留戀的轉身投入大漢的懷抱。
在此之前,忽必烈相信自己不管怎樣橫征暴斂,“長生天降下黃金家族統治全世界”的說法早已深入草原民族的內心深處,他們絕不會反抗、更不可能投入敵人的懷抱,至於汗位之爭嘛,那是黃金家族自己的事情,和牧羊人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