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章 匠心獨運(1 / 3)

金屬彈殼、整體裝填的定裝彈,也即是二十世紀軍隊使用的,那種有著黃澄澄銅質彈殼的小東西,需要引伸、壓縮、鍛壓、退火等四十多個工序、三十多種機床來完成,當年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擁有四十多台二十世紀上半頁技術水平的機床,都隻能複裝發射過的子彈殼,不能新造子彈,顯然大漢帝國的工業基礎還遠遠沒有達到製造定裝彈的程度。

小小的子彈,遠比發射它的槍械技術含量高,直到二十世紀後半葉,據說能自己製造槍支的國家超過一百五十個,但能製造現代軍用子彈的國家,不超過三十個(印度阿三頂著濕婆大神一路淚奔:“5555~我都可以造飛機坦克原子彈了,步槍子彈還得從以色列進口……”)

所以目前隻能采用分體式紙殼彈,子彈不是從後麵整體塞進槍膛,而是撕開紙質彈殼之後將火藥和彈丸先後從槍口灌進去。

以前使用滑膛槍的時候,槍管內壁是光滑平整的,士兵們可以很輕鬆的用推彈杆把球形軟鉛彈丸推進去,但線膛槍的槍管裏一圈圈螺旋形的膛線,就把彈丸卡住了——

要是子彈做小點方便裝彈,那麼彈丸和槍管之間的空隙就太大了,發射時火藥泄露,威力大幅下降,並且彈丸不緊貼槍管,膛線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子彈沒有旋轉,和沒有膛線的滑膛槍還什麼區別呢?

曆史上,線膛槍出現之後,這個問題困擾了它的使用者整整兩百年,可憐的線膛槍手們必須隨身攜帶一個大木槌,用它敲擊推彈杆,將彈丸砸進槍管裏麵去!

幸好,大漢的工業基礎整體上處於工業革命前期,是基礎科學、精加工、熟練技術工人和專業工程師的差距,按照後世泛濫的說法,差在那隻會下金蛋的工業“母雞”上,但楚風腦子裏不缺的是後世的知識和設計創意。

米尼彈這個東西就是解決線膛槍裝彈問題,就是子彈不成圓球型,而是像個窩窩頭,半徑比槍膛略小一點兒,可以很輕鬆的推到彈膛裏麵去——當然是尖頭向外放進槍管裏。

這時候,一旦開槍,火藥燃氣就產生了相當大的壓力,推動子彈前進的同時,也把窩窩頭子彈的屁股窩兒撐大了(邪惡的爆菊啊~~),本來比槍膛略小的子彈就緊緊的貼在槍管內壁射出去,沒有一點兒火藥燃氣泄露,威力非常強勁,而且在螺旋形膛線的作用下高速旋轉,擁有了非常穩定、低伸的遠程彈道。

米尼彈的製造工藝,可比定裝銅殼子彈簡便易行多了,做好了模子,用軟鉛壓製成形,全機械化操作,批量生產,成本低而產量極大,可以供應漢軍的大規模戰鬥使用。

完成整顆子彈就更簡單了,紙彈殼並不像後世的黃銅彈殼那樣參與發射過程,因為裝填之前就把它撕開,火藥和彈頭灌進槍膛之後就被扔掉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太複雜的工業生產,組織一堆街道大媽坐小板凳上,拿廢紙糊就是了。

楚風把這些構想說給馮火山和雷洪聽了,光說還不過癮兒,他隨手拿起支炭筆,就在稿紙上刷刷刷的畫了起來,幾筆將子彈的形狀,發射時“窩窩頭”尾端膨脹的原理,一一寫了下來。

“喂,你們怎麼了?”楚風伸手在兩位兵器大師的眼睛前麵晃了晃,因為他們倆目不轉睛的盯著稿子,眼睛都發直了。

呼~馮火山和雷洪同時長出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欣喜若狂的神情,滿頭白發的雷老爺子眼神怪怪的看著楚風,敬佩、震驚、荒誕……不一而足。

喂,不要用看史前怪獸的眼神看著我好不好?楚風有點鬱悶的摸了摸鼻子。

“吾皇真真是天縱奇才!”雷洪熱切得很讓人誤會他有背背山的傾向了,“小老兒和馮廠長,自問浸淫兵器製造數十年,無論何種世間兵器,也都算得上精通,皇上所造手榴彈無非震天雷的變種,步槍無非突火槍的改進,都還有章可循;隻有這將子彈做成窩窩頭形狀的奇思妙想,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難為皇上是怎麼想出來的!”

馮火山也點頭歎息道:“我和老雷為子彈裝填的問題,整整半年都在考慮,白天連飯都吃不下去,晚上睡不著覺,沒想到皇上一見就有了成算,真真天底下沒有這般奇思妙想的!”

變球形彈丸為窩窩頭形狀,因為是用柔軟的鉛合金鑄造,對加工技術的要求沒有任何提高,卻一舉解決了線膛槍裝填困難、發射速度低的問題,毫無疑問,在整個人類曆史上,不須提高加工技術而能大幅提高成品性能的改進,都是天才一級的。

大漢帝國的工業化生產,已經有了十年的知識積累,馮火山與雷洪又是個中翹楚,從故宋匠戶算起至少三十年以上的經驗,所以他們一眼就看出這個設計的巧妙,以及設計者的對線膛槍的深刻體悟。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兩位工業大師,對楚風的崇拜了,而大漢皇帝本人則不好意思的幹笑著,後世兩百年才有人想到的辦法,被他“拿來主義”了,不過顯然他不準備解釋什麼,這是帝國皇帝的特權。

“至於嗎,拍馬屁的吧?就把子彈做成窩窩頭,有什麼難的?”烏仁圖婭撇了撇嘴有些不以為然,和兩位大師截然相反,她根本不理解這種設計的意義,隻覺得兩個老頭兒自說自話拍馬屁,也不臉紅!她指著步槍問道:“這槍能打多遠啊,看上去和製式步槍區別不大嘛。”

“你可以試一試,”楚風指了指兩百米外的靶子。

試就試!好武的烏仁圖婭早就學會步槍射擊了,她的射擊成績還很不錯呢,雖然趕不上漢軍神槍手的水平,也算相當不錯的射手了。

撕開紙彈殼,火藥灌進槍管,正準備用木槌把球形子彈砸進槍膛,那邊雷洪就遞過來一顆新鮮出爐的窩窩頭子彈了,麵對烏仁圖婭驚奇的目光,老頭兒麵有得色——就在說話間,他用一雙精巧的手和車間裏放著的設備,很快就車了顆子彈,固然鉛合金質地柔軟極其易於加工,但這麼短時間就能做出來,也非常了不起了。

子彈的直徑比槍膛略小,所以烏仁圖婭沒費什麼勁兒就輕輕鬆鬆把子彈裝了進去,然後往槍匣內摁上顆雷汞底火,再扳開擊錘,就完成了全部發射準備。

熟練操起槍,抵到肩膀上,烏仁圖婭怔了怔:以前的滑膛槍上,標尺是零、一百、兩百三檔,但這支步槍的標尺卻最大到了八百,足足是過去的四倍!

能打那麼遠?烏仁圖婭怎麼也不敢相信,要知道八百米差不多是三斤炮的射程了呀,小小的步槍也能達到?

不管那麼多,她將標尺打到了熟悉的一百米檔,然後從窗口瞄準靶場上的紅心,扣動了扳機。

擊錘砸落,沒有燧發槍燧石打火的嚓嚓聲,而是雷汞底火擊發的清脆響聲,混合著火藥燃燒、子彈出膛的槍聲,顯得分外幹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