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法本的投訴,楚風若有所思。
無庸諱言,毛拉們的聖地麥加和麥地那,正處於埃及馬木魯克王朝統治之下,要讓他們像過去效忠巴格達哈裏發那樣效忠大漢皇帝,隻怕是千難萬難。
另一方麵,中華文明發展到宋末,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諸子百家凋敝,而儒釋道三教合流已經成為華夏文化的主幹,以儒為主,雜以佛道,其中宋儒周敦頤輩援佛入儒,革新儒學,經後世發揚形成程朱理學,又融合道家思想,由朱熹發揮闡述而成為思想界的主流。
彼時宋代之儒,固然早非孔子原說,龍虎山、終南山所誦之經文亦非李耳所著《道德經》,宋末之佛,又何嚐是天竺之佛?佛教在天竺早已衰落,如來佛的西天極樂世界早就變成了濕婆和毗濕奴的天下,淨土宗、禪宗等支派卻與華夏文明融合,於中華發揚光大。
楚風很清楚,宋末儒釋道三教合流早已是思想界的共識,看看宋末第一忠臣、儒門大師文天祥替兩個兒子取的名字吧:文佛生、文道生!
遙想當年,西域崇奉佛教(主要指漢地淨土、禪宗之佛,而非吐蕃喇嘛之佛,亦非南亞諸多小乘佛教國家之佛)的於闐國王李聖天,對中華極其傾慕,趙匡胤統一中原,建立了北宋王朝後,一直渴望國家統一和安定的於闐王李聖天,聞之歡呼雀躍、不勝欣喜。立即派使前往開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賀和歸屬之意,並進貢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受封為大宋朝於闐節度史。
而對於正值最強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及其在中亞的打手喀喇汗王朝,李聖天給予了堅決的抗擊,塔裏木會戰中,李聖天率領的兩萬軍隊以誘敵深入戰法,大破阿拉伯十四萬聯軍,陣斬哈裏發任命的“中國總督”買哈提和麾下四大伊瑪目,阿拉伯人歎息說“聖戰者像雪崩一樣被殺死,”並將戰場命名為“殉教者嶺”。
可時隔兩百年多年,楚風來到這裏,看到的卻是大毛拉和亦都護們敵視的目光,當年的李聖天早已化為漫漫黃沙下的白骨,他建立的佛寺也變成了荒丘,不知他的英靈要是見子孫後代膜拜著昔日敵人的神靈,將會作何感想?
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占領。
楚風思忖著,慢慢回答法本:“大漢帝國允許宗教自由的政策不會改變……”
剛剛聽了第一句,法本就急得虎目圓睜,想起可惡的阿拉伯帝國用高額人頭稅,甚至直接用彎刀來強迫西域佛國改變信仰,他就氣得三屍神暴躁,然而楚風於所有南少林幸存者都如同再生父母一般,不好爭執,他隻好委屈的瞅著陳淑楨叫道:“師姐雖是俗家弟子,也須念得幾分香火情,如今師姐貴為皇後,如何不替昔日同門說上幾句?”
法本這個師弟從來都是虎虎生風的大將風範,突然用“幽怨無比”的目光盯著自己,陳淑楨隻覺得心頭好像有毛毛蟲在爬,渾身直起雞皮疙瘩,她坐著的身體挺直,鳳目一睜,兩道精光射向法本,沉聲斥道:“放肆!”
法本暗道一聲不好,立馬運氣戒備,被這位師姐敲光頭敲得都成神經反射了。
隻見兩大高手淵渟嶽峙,陳淑楨雖然坐在地上,身體卻像繃緊了的彈簧,又好似蟄伏於地蜷縮著身子的雌豹,隨時都能發動閃電一擊;法本雙腳不丁不八,粗大的指節根根爆響,一張猶如生鐵澆鑄的麵皮,隱隱浮現金光。
“大漠飛來一條龍,神來無影去無蹤。今朝削去峨嵋頂,明日再拔武當峰”,陳淑楨嗬嗬大笑著眼中精芒閃動,龍吟中一劍揮下,匹練也似的劍氣衝霄而起,空中隻見劍光閃爍吞吐,不見人影翩躚,竟已到了人劍合一之境。
“除魔衛道來我輩分內之事,阿彌陀佛,貧僧今日便替武林除害!”法本麵無表情,袖中雙掌交錯成劍型,一收一放一扣,居然將龍泉寶劍合在掌中!卻原來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呃,這不是武俠小說~~楚風搖了搖頭,把想象出來的畫麵從腦袋裏趕走,他往桌上不輕不重的一拍,“搞什麼鬼名堂?我話還沒說完呢!”
楚風這一拍不得了,兩大高手立馬縮小了一圈,法本不好意思的撓著光頭,嘿嘿陪著傻笑,陳淑楨呢,粉麵上幾分若有若無的紅暈,鳳目斜了斜楚風,分明帶著女兒家的嬌嗔。
法本覲見,皇帝衛兵等在殿前,見此一幕不由得小聲議論道:“為了陳大帥和法本將軍誰是沙場斬將奪旗第一人,第一軍和金剛軍的弟兄們爭論不休,可現在看起來,咱們大漢皇帝才是深藏不露的一等一的大高手!”
“是啊是啊!”有位被關漢卿《大漢開國群英傳》毒害最深的衛兵,模仿著楚風剛才拍的那一下,邊比劃邊說:“看,皇上剛才拍的那掌,五指略略分開,分明是少林龍爪手的功夫,想必是陳大帥親傳,而大拇指稍稍向外,又含著終南山全真派的手法,而運氣之時沒有絲毫停頓收發自如,又能融合諸派武功,內功多半就是川邊大雪山聖母之水峰的小無相功了。”
有人奇道:“全真派和少林寺的武功通行天下,吾皇融彙關頭並不奇怪,怎麼連川邊大雪山的功夫也會呢?”
那人語塞,想了想辯道:“第二軍第三師經由川邊西進吐蕃,從喇嘛廟裏查抄了小無相功秘籍,再獻給吾皇的,也未可知嘛!”
眾護衛點了點頭,佩服道:“如此說來,波斯聖女既已為吾皇座上賓,乾坤大挪移心法也多半是他老人家囊中之物了。”
護衛們越想,越覺得大漢皇帝楚風,實乃數百年來不世出的大高手,便是大漢開國群英傳中號稱天下無敵,驕狂到了極點的昔年北元國師八思巴,隻怕在他老人家手底下走不了三招——那還得是大漢皇帝手下留情,隻使了五成功力!
不成想文天祥有事來覲見楚風,無意中聽了這些話,立馬拊掌而笑,朗聲道:“爾等所說乃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
吾皇掌中的卻是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製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匡諸侯,驅胡虜,立綱紀,救萬民,而天下服矣!”
皇家衛隊的衛士,全都經過完全小學教育,但大漢小學階段的課程對古文要求並不太高,能讀唐詩宋詞便罷,要到中學和專門的學院才有深入研究,所以衛兵們對文天祥的話,都聽得似懂非懂。
看著文天祥的背影,一名衛士恍然大悟:“哦,明白了,文大人告訴咱們皇上他老人家修習的武功叫做天子劍法,上斬星辰、下絕河嶽,乃是天下無敵的神功!”
正在跨越門檻的文天祥聞言身形一滯,剛剛提起的右腳絆在了在門檻上,身子一個趔趄。
見文天祥入內,楚風朝他笑笑示意他坐下,繼續對法本道:“宗教信仰自由是大漢既定的政策,要記得,天山南北、蔥嶺東西、南洋千島萬國、天竺……也許還有更多的地方,將來都會納入咱們大漢的直接、間接統治之下,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嘛,難道我大漢就不能有幾分容人的雅量?嗬嗬,要知道,如來的方便法門也是東漢時候才白馬傳經入洛陽的呢!”
法本傻了眼,確實,要是華夏沒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如何會坦然吸收源自天竺的釋家?他覺得楚風說得有道理,卻又有些兒不對勁的地方,隻是自己說不出來,唉~法本哀歎一聲,從小在南少林就是武功高強,打機鋒、辯經書卻盡落到最後,誰叫你笨嘴笨舌的?
文天祥在旁聽了暗自好笑,心道皇帝不愧為老友陳宜中的女婿,倒有幾分搖唇動山河、叩齒作猿鶴的氣度了;再看看陳淑楨這位昔日老友陳文龍的千金、叱詫風雲的女元帥,身著戎裝,瞧著楚風雄辯滔滔,粉麵上自是嬌俏羞惱宜嗔宜喜的模樣,“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的詞句,就不由自主的湧上他的心頭。
見文天祥有事覲見,法本無精打采的正要告辭離去,卻不料楚風話鋒一轉:“不過嘛,在宗教問題上,大漢帝國也尊重各族百姓自己的選擇,要是他們要求在西域遍修佛寺,我們朝廷當然樂觀其成,我佛如來終歸是教人行善,宋際大儒周敦頤、朱熹、程氏兄弟,都曾禮敬三寶嘛……”
文天祥頻頻點頭,他身為儒學大師,自己兒子一個佛生一個道生,實際上平生所治的學問,也是儒門占了七八成,佛道各有一兩成,兼收並蓄,自然知道前朝各位大儒將佛道兩家融會貫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