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辛一出現在朝堂之上,亞伯拉罕和博讓登時就明白了怎麼回事,剛才還吵著鬧著要糖吃的小孩,轉臉就變成了乖寶寶,非但索要擊發式線膛槍的事兒閉口不提了,就連起初請漢軍出兵敘利亞、約旦河西岸幫以色列剿平作亂的要求,也改口說以色列王國完全有能力鎮壓附近阿拉伯人的反抗,憑借自己的力量就能在中東站穩腳跟。
亞伯拉罕信誓旦旦的給自己提氣:“請大皇帝放心,這耶路撒冷附近的土地,乃是我們猶太先祖的應許之地,為了千年以來的複國夢想,為了舊約上耶和華賜給我們的應許之地,無論如何以色列都會憑自己的力量擋住阿拉伯人的進攻,決不拖大漢征服事業的後腿!”
說罷,他恨恨的瞪了眼哈辛,而這條沙漠之狐呢,老臉上的笑容非常燦爛。
“唉,偉大的皇帝呀,難道您還信不過我們猶太人嗎?身處阿拉伯人的汪洋大海之中,除了依靠大漢帝國,我們還能依靠誰?向您提這些要求,也是想、也是想壯大了實力,替您牧守一方嘛!”
亞伯拉罕心裏還有點兒委屈呢,他非常幽怨的看了看楚風,那神態就像一被拋棄的二奶。
楚風心頭惡寒,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誠如斯言。
本質上,以色列是不可能背叛大漢的,這一點從最開始支持猶太複國就明確了下來,原因很簡單:
在他們複國的這片應許之地,固然是黃沙漫漫的中東地區一片難得的肥沃土地,受地中海濕潤氣流的滋潤,終年降雨量遠遠超過幹旱的北非和阿拉伯半島,可以種植油橄欖、椰棗和小麥等農作物
——這樣的自然條件和中原、江南沒法比,但在幹旱少雨中東已是非常難得,被舊約讚美為“流著奶和蜜的土地”。
肥美的土地,總是有許多人覬覦,以色列這片土地處於百倍阿拉伯人的包圍之下,而且受伊斯蘭教影響,聖戰者狂信徒們對這些異教徒卡菲勒虎視眈眈,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飲其血,未來數百年間以色列都不可能改變阿拉伯人的敵視,相反矛盾還有可能愈演愈烈。
同時中東另一股勢力,以教廷為代表的西歐十字軍呢,他們對猶太人也沒有什麼好臉色,原本曆史上法王腓力四世血洗聖殿騎士團的同時,也順手把法國境內的猶太人大搶了一把,而反猶的情緒,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都還沒有消失,這樣的前提下,除了和猶太人聯手做生意的聖殿騎士團,其餘的西歐國家和十字軍勢力都不會給猶太人半點援助。
所以從一開始,新以色列王國就注定得抱緊大漢帝國的粗.腿,以免自己徹底淹沒於阿拉伯人的汪洋大海之中。
以色列注定了一輩子做大漢帝國的鷹犬。
隻不過,要是主人隻養一隻獵隼,知道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它就難免偷奸耍滑,多吃多要,搞不好耍耍小脾氣,有時候也許還會私吞獵物。
要是有兩隻獵隼,讓它們互相競爭,獎勤罰懶優勝劣汰,再引入績效考核末位淘汰的機製,誰不聽話就扣誰的食物讓誰下崗,那獵隼……
現在的亞伯拉罕和哈辛,就成了那兩隻互相看不對眼的獵隼,他們後頸上的頭發都快要立起來了,相互之間你來我往的目光如果可以攜帶殺傷力的話,兩人都已經千瘡百孔。
亞伯拉罕表忠心、現信心、秀決心,楚風笑著揶揄道:“剛才國王不是說阿拉伯人數目百倍於你,聖戰者前赴後繼,沒有漢軍助力實在難以抵擋嗎?我漢軍另有任務無暇相幫,但這位哈辛先生,乃是我大漢新冊封的懷義歸德埃米爾,在阿拉伯世界素有名望,由他來幫助你們,想必定能令新以色列王國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博讓聽了這話心急如焚,金發獅子抓耳撓腮的,急得麵紅耳赤。雖然他不知道皇帝準備讓哈辛怎麼幫助以色列,可非常明顯的是,作為皇帝扶植的以色列到現在還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還要靠哈辛來幫助,那麼皇帝扶植猶太人複國的意義何在呢?
如果哈辛真能將亂局平複下來,他的能力豈不是比亞伯拉罕和自己強上太多?那麼大漢帝國為什麼還要繼續向以色列投資呢,把所有的支援都投放給哈辛不是更加效果顯著?